1952年的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评选出的四个国家级名酒,分别为: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曲酒,陕西西凤酒。现在茅台泸州就不用说了,感觉汾酒卖的都比西风好。难道西凤酒真的卖不出陕西吗?
政经说食品认为:条码多,价格段混乱,基酒依赖外购,产品偏低端化,这是当下西凤酒亟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导致西凤酒日渐没落的主要原因。
(1) 基酒外购
2014年-2016年,西凤酒分别外购基酒30589.34吨、21238.24吨、18179.56吨,同期西凤酒基酒的产量为7074.34吨、9981.70吨、8809.80吨。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这3年西凤酒外购基酒的比率分别为80.22%、68.03%、67.36%。
在白酒上市公司中,洋河、古井贡酒业有外购基酒的情况,但是情况远没有西凤酒这么严重。
基酒外购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品控无法保证。
(2) 条码多。
巅峰时期,西凤条码有2000多个。大多是包销产品。这曾经给西凤的销售带来好处,但是,它的弊端更加明显。
但是,现在的西凤酒正在瘦身。2017年2月份,西凤酒就明确提出要在2016年的基础上关闭20%的条码。同时,2017年品牌合作商销售达不到300万,2018年将不再续约。
此外,西凤主要是大力弱化同质化现象。在价格定位上的同质化,要将之与西凤主导产品放到一起。其实,这就是我说的价格段混乱的问题。
(3) 产品低端化
2016年,西凤酒高端酒的毛利率为77.77%,低端酒的毛利率仅为38.05%,其中委托生产的低端酒毛利率甚至低至30.32%。而中低端酒占据了西凤酒营业收入的78%。
此外,外购基酒以及委托加工的模式,也很难托起自身中高端品牌。所以,如何寻求高端化,将是西凤酒面临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