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英语:orange;学名:Citrus reticulata)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种水果。“橘”(jú)和“桔”(jié)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然“桔”作橘子一义时,为“橘”的俗写[1]。在广东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闽南语称橘为柑仔。西南官话区的各方言中呼为“柑子”或“柑儿”。
“柑橘”与“橘柑”不同:“柑橘”可以指柑橘属所有水果,包括柚、柑、橘、橙等;而“橘柑”在有些方言中和橘子同义。
柑和橘都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宽皮柑橘类,果实外皮肥厚,内藏瓤瓣,由汁泡和种子构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中记载:“橘实小,其瓣味微醋(即酸),其皮薄而红,味辛而苦;柑大于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黄,叶辛而甘。”一般说来,柑的果形正圆,黄赤色,皮紧纹细不易剥,多汁甘香;橘的果形扁圆,红或黄色,皮薄而光滑易剥,味微甘酸。柑和橘虽有区别,但在日常语言中常混用,如广柑也说广橘,蜜橘也说蜜柑。
橘子中的维生素A还能够增强人体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和治疗夜盲症。橘子不宜食用过量,吃太多会患有胡萝卜素血症,皮肤呈深黄色,如同黄疸一般。若因吃太多橘子造成手掌变黄,只要停吃一段时间,就能让肤色渐渐恢复正常。明代张岱季叔张烨芳对橘子情有独钟,据载其“性好啖橘,橘熟,堆砌床案间,无非橘者,自刊不给,辄命数僮环立剥之”,吃到手脚都呈现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