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大学内涵,如何宣传大学精神

2020-04-30 教育 98阅读

1:大学,不仅仅是一座有着“xx大学”称谓的建筑群落,更是一种制度文明的产物。它的抽象的特性和内涵较之作为实体的存在物,更是其生命力所在,更是其魅力源泉。在新旧文化激烈冲突的年代,没有北大追求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北大在国人乃至世人心目中的极高地位。在抗日战争硝烟弥漫的岁月,没有西南联大的合作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就不可能有西南联大的存在,更不会有出自西南联大的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如今,“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优良传统和“行胜于言”的实干作风,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的崇高追求。“现代科学社会已经无可置疑地证实: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并不是一切,他们的运作必须有另一种健全的文化精神与之配合,这种精神主要来自大学的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大学是精神堡垒,有发挥提高人的境界、丰富人的思想的重大功能。”(《岭南文化时报》1995年3月28日)大学既是精神堡垒,那么,精神既是大学的灵魂,又是大学成其为“大学”的要义。

2:大学精神是长时期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作用的思想导向。大学精神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以及敏锐的时代精神。

3: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 “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4:从国内高校情况看,把大学精神定位遇“育人第一”毫无疑问是不错的,问题是很多学校把“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中,应该放在第一位的“传道”弱化了。很多大学整天炫耀的是:发表了多少论文、学生就业率多高如此等等,而对发生在很多学生身上的毫无追求、自私自利、浅浮、颓废、拜金、想不劳而获、承受能力差等问题视而不见。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