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健康成年东北虎体型

2020-08-03 社会 491阅读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满洲虎、阿穆尔虎、乌苏里虎、朝鲜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东北虎属中国Ⅰ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东北虎 - 简介

东北虎在所有虎的亚种中体型最大,也是分布于最北部高纬度地区的一个亚种,在俄罗斯被称为西伯利亚虎。主要生活在西伯利亚的针叶林、灌木丛和白桦林,也有少数生活在中国东北部和朝鲜北部,体魄雄健,行动敏捷,是现存战斗力最强的猫科动物。

野生东北虎最大个体的体重纪录是384公斤,为原苏联捕获,并载入《苏联哺乳动物》书籍中,被认为是最大的野生猫科动物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传统看法其它虎种均为东北虎向地球其它地区扩展分化出来的。在生态环境中也处于顶层的王者地位。


                           

东北虎 - 形态特征

东北虎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平均体长为3米左右,尾长约1米,平均体重300余千克,野生成年公虎体长可达2.8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接近350公斤左右,成年母虎平均体重约为170公斤。虎爪和犬齿锋利长度分别为6厘米和10厘米。

毛色

毛色浅黄,毛厚,不畏寒冷。体格大而勇猛,是体形最大的虎。额头上花纹极似“王”字,故有“万兽之王”之美称。

短圆,背面黑色,中央带有1块白斑。

头骨

东北虎的头骨近于椭圆形,吻部宽短,整个个头骨由扁平和不正形骨构成,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内有颅腔,容纳脑和主要的感觉器官。

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包括框、鼻、口腔等结构,构成了口腔、鼻、咽、喉和舌的支架。成年东北虎头部部分骨之间有愈合现象。 其头骨主要特征是:头骨大而厚实,呈长菱形,吻部较宽。脑颅部低而小,至后部变尖。

颧骨粗强,向外侧突出甚远。额骨两册略呈隆起,中间凹陷。在额骨和鼻骨缝的连接处形成一凹窝。构成眼眶后缘的额骨颧突和颧骨额突较小,因而两突相距较远,眶间距较窄。

上颌骨额突部向后不及鼻骨额突。枕部呈三角形,向后倾斜,人字嵴和矢状嵴:老年个体的头骨,嵴突出更显著。腭部较宽,听泡较大,略呈球形。

下颌骨厚实,下缘平直,咬肌窝凹陷,冠状突很高,关节髁宽大。雄东北虎头骨长为340~360mm之间,最大的,也只有383mm,最大的可能达到420MM。

成年东北虎的牙齿较强大,一般为30个。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在颌前骨牙槽内嵌有3对门齿,成一横列,最外侧的一对门齿最大,呈尖形,中央门齿比第二门齿稍小。

门齿后面隔一间隙是犬齿,犬齿十分粗大,呈圆锥状,齿尖部稍向后弯。长54~78mm,粗20~26mm(这可能需要大家的补充了),其后缘刃部甚锋利。由于牙根窝很大,此处骨外表面形成半圆形膨大。

犬齿后面有一段间隙没有牙齿,为齿间隙。间隙后是前臼齿。第一上前臼齿缺失;第二上前臼齿很小,仅有一低齿尖;第三上前臼齿较大,它有一个大的中心主尖,有一个小前尖和两个小后尖。上裂齿形大而长,主尖锋利,主尖前有一个小尖,其后有两个纵列的小尖,主尖内侧有一低尖。

上臼齿很小,横列,其大小接近第二前臼齿。 下颌门齿与犬齿紧靠。下犬齿与第三前臼齿之间有一齿间隙,第一、第二前臼齿缺失。第三前臼齿较小,齿冠上具有3个齿尖,主尖居中。第四前臼齿呈山字型,中央为主尖,似锥体状较锋利。下裂齿为下颌最大的齿,呈凹形,前后各有一强大的齿尖,后齿尖高于前齿尖。

                           

东北虎 - 生活习性

东北虎主要在晚间活动,白天在岩洞或草丛中休息。东北虎是独居动物。除了交配、育子的虎,每只虎都有自己的很大一片单独活动的区域,这也是东北虎密度低的原因。

捕食

东北虎捕食野狼、鹿、兔子、野猪、青鼬、狐狸等动物。也捕食蛇类和鱼类,还吃松子、胡桃、榛子、马林果等野果。

行动

东北虎性极机警,行走能力很强,一昼夜能走八十至九十公里,跳跃高度达两米;东北虎会游泳,但不会爬树。冬天活动范围可达300至400公里。 可以跳5至7米远,或很轻易地跳过2至3米高的障碍物,东北虎的寿命一般为28年左右。

繁育

每年冬末春初为发情期,孕期103—105天,多在春夏之交或夏季产仔,每胎产2—4仔。两到三年产崽一次。

                                

东北虎 - 地理分布

历史上,东北虎曾经广泛分布于东北林区。在19世纪中叶,东北虎仍然有很大的分布范围,西自外贝加尔的雅布洛诺山麓,北沿黑龙江北岸,东经鞑靼海峡一直到库页岛,都有分布。由于大兴安岭山脉南部与燕山山脉相连,向南分布区曾远及华北北部。由此可见东北虎历史分布区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朝鲜半岛,中国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分地区,蒙古接近于中俄边境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的大部分地区。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北虎的分布开始逐渐退缩,1974-1976年调查表明,20世纪70年代东北虎已经在大兴安岭绝迹。20世纪50年代小兴安岭东北虎的数量仍然很多,1976年调查证明只有4只东北虎,这时分布明显向东退缩,20世纪80年代调查表明,东北虎在小兴安岭已经绝迹。

据1995年冬季俄罗斯对东北虎的调查,在俄罗斯东北虎主要分布于哈巴边区南部于滨海边区相邻的山地林区,滨海边区锡霍特山脉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与中国相邻的边界地区4个独立的分布区。

中国东北虎仅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山区。在黑龙江省主要分布于完达山东部林区,老爷岭林区和张广才岭南部有为数不多的孤立的游荡个体,由于这些分布区与俄罗斯和吉林省交界,这些个体可能在黑龙江与俄罗斯或吉林省境内相互流动,活动范围比较广阔。

吉林省东北虎仅分布于东北部与黑龙江及俄罗斯交界的林区。

1988—1991年为16—22只,其中黑龙江省有10—14只,吉林省有6—8只;1998年3月,吉林省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其境内仅存4—6只虎和1998年10月至1999年11月,黑龙江省境内的调查,发现仅存5—7只。

截至21世纪初,野生东北虎现存数量只有400多只,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在中国的数量不足20只,朝鲜半岛已经再没有东北虎的踪迹。

                              

东北虎 - 主要价值

1、东北虎具有自己独特生态价值。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高,物种越丰富,这个系统越稳定;反之,系统就变得越脆弱,越容易发生灾难性的变化。因此,不只是东北虎,处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任何物种都具有各自调控、调节生态平衡和物种平衡的作用。

2、很多动物身上都具有某方面非常优秀的基因。如果这个物种消失了,它具有的优秀基因也就消失了,这对人类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3、东北虎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在中国,文学、绘画等方面的艺术作品中有很多关于虎的描写。如果这种动物灭绝了,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来讲是一个缺损。

4、东北虎是现存虎类中个体最大、体色最美的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

1986年,中国在黑龙江省建立了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繁育基地,建立之初仅有8只种虎。经过20余年的发展和探索,到2012年,这一基地内东北虎数量已突破1000只。

2005年8月9日,吉林珲春东北虎生活区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