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的培养计划

2020-09-30 教育 75阅读
一、培养目标及模式
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通信理论、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基础扎实,特色鲜明,面向需求,因材施教。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的设置,涵盖了通信领域相关的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和专业基础理论,为学生从事通信相关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设立两个专业方向,分别是“无线通信理论和技术(方向I)”、“通信网络理论和技术(方向II)”。设计了“研究开发型(模式A)”和“工程应用型(模式B)” 两种培养模式。模式A 注重基础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开发能力的培养;模式B 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模式。
二、基本要求
(一)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体意识强;
2.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
3.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较强,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综合分析素养和创新精神;
4.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能适应较为艰苦的工作环境;
5.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 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自学能力较强,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应用所学电路、计算机、通信和信息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3.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
(三) 知识结构要求
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理论知识、电磁场理论基本知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具有进行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外语、文献检索的应用能力;具有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与趋势的能力。
(四)学分要求
最低毕业要求总学分(含课内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等,不含课外学分、军事教育、形势与政策学分)为185.5学分。所选课程中必须包含一门讨论课和一门双语课,还必须包含5学分的人文素质课程和4学分的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三、学制与学位
1、基本学制:四年
2、学位:工学学士
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
1、专业方向
通信的理论和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传输和网络两个部分,为适应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细分两个方向:
无线通信理论和技术:在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加强电磁传输理论和技术,重点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理论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深空通信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信网络理论和技术:在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加强通信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重点掌握宽带通信网络的理论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电视网络等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业务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到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科技开发或技术服务;到企业、事业单位从事通信系统应用和管理工作;继续攻读通信及相关电子类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到高、中等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五、主干课程设置
电路分析基础 通信原理
信号与系统 信息论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通信网络基础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无线通信
射频电路基础 电波传播与天线
电磁场与电磁波 交换原理与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 计算机通信网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光通信技术基础
六、课程体系及构成
(一)课程模块介绍
第一模块课程:公共基础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必修 高等数学 必修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线性代数 必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必修 场论与复变函数 必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必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大学物理 必修
形势与政策 必修 物理实验 必修
C语言程序设计 必修 军事理论 必修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必修 体育 必修
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 必修 大学英语 必修
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 限选 量子力学(A) 限选
数学分析选讲(A) 限选 计算机文化基础 必修

第二模块课程:学科基础课
信号与系统 必修 随机信号分析 必修
电路分析基础 必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必修
射频电路基础 必修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必修
数字信号处理(中文/双语) 必修 信息论基础 必修
通信原理 必修 通信网络基础 必修
电子线路实验 必修 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 必修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限选 通信原理实验 必修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 必修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限选
电磁场与电磁波 限选

第三模块课程:专业课
通信系统实验 限选 综合开发应用实验 限选
嵌入式系统实验 限选 操作系统实验 限选
电波传播与天线 限选 无线通信(中文/双语) 限选
操作系统 限选 交换原理与技术 限选
光通信技术基础 限选 计算机通信网(中文/双语) 限选
无线IP网络与技术(研讨) 限选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限选
通信与网络测量(研讨) 限选 C++语言程序设计 任选
扩频通信(研讨) 任选 卫星通信系统 任选
现代调制解调技术(研讨) 任选 传感技术 任选
软件无线电(研讨) 任选 多媒体通信(研讨) 任选
Ad hoc网络原理与技术(研讨) 任选 数据压缩与信源编码(双语) 任选
无线局域网(双语) 任选 现代编码技术(双语) 任选
网络仿真 任选 IP路由器原理与技术 任选
网络处理器原理与技术 任选 通信网安全与保密 任选
网络编程技术 任选 嵌入式系统 任选
网络管理 任选 数字系统的VHDL设计 任选
射频电路与系统设计 任选 移动通信 任选
接入网技术与应用 任选 移动IP技术 任选
高级程序设计 任选 信道编码理论 任选
信号检测与估值 任选 信息对抗 任选
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应用 任选 短波通信 任选
Java语言程序设计 任选 现代通信新技术讲座 任选
射频识别(RFID)与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讨) 任选
(二)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1.必修课程
(1) 课程编号:IB3123006
课程名称:射频电路基础 (Fundamentals of Radio Frequency Circuits)
学时/周学时:60/4 学分:4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通信类等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讲述模拟通信功能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高频电路基础、高频谐振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频率调制与解调、反馈控制电路和高频集成电路。
(2) 课程编号:TE3121010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Communication Theory)
学时/周学时:60/4 学分:4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讲述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实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信道与噪声、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拟系统的数字传输、数字调制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差错控制编码、同步原理。
(3) 课程编号:TE3121011
课程名称:信息论基础 (Fundamentals of Information Theory)
学时/周学时:46/3 学分:3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通信类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信息量的定义,以及信息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基础理论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信息量和熵、离散信源的无失真编码、信道容量、信道编码定理、纠错码、率失真理论和多用户信息论。
(4) 课程编号:TE3121012
课程名称:随机信号分析 (Stochastic Signal Analysis)
学时/周学时:46/3 学分:3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通信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讲述随机信号、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统计特性,以及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特性的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平稳随机过程、离散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的谱分析,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窄带随机过程、随机信号通过非线性系统、正态过程、泊松过程、马尔可夫过程。
(5) 课程编号: TE3121013
课程名称:通信网络基础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undamentals)
学时/周学时:40+6/3 学分:3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通信类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讲述各种新型通信网络的设计原理和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网络概论及其数学基础、点对点传输协议、数据网络的时延模型、多址协议的分析模型、数据网络的路由、数据网路的流量控制。
2.限选课
(1) 课程编号:TE3221027
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网 (Computer Networks)
学时/周学时:46+16/3.5 学分:3.5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通信、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讨论网络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讲述常见网络技术的主要技术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媒体接入控制、网络层协议和路由、TCP、UDP、应用层协议。
(2) 课程编号:TE3221102
课程名称:无线通信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学时/周学时:46/3 学分:3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关键技术和典型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无线通信概论、无线通信信道的传播特征、统计多径模型、无线信道容量、数字调制解调、数字调制在无线信道下性能、分集、自适应调制与编码、多天线和空时编码。
(3) 课程编号:TE3221103
课程名称:光通信技术基础 (Fundamentals of Opti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学时/周学时:46+16/3.5 学分:3.5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主要讲述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光纤和光缆、通信用光器件、光端机、数字光纤传输系统、模拟光纤传输系统、光纤通信新技术。
(4) 课程编号:TE3221105
课程名称:量子力学 (Quantum Mechanics)
学时/周学时:46/3 学分:3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等专业学生从事与电子信息有关的新型专业领域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偏振实验的量子力学、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量子比特、密度算子、量子态与时间演化、量子测量、量子纠缠、量子纠缠、量子噪声、约化密度算子、谐振子、量子自旋进动。
(5) 课程编号:TE3221106
课程名称:通信与网络测量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Measurement)
学时/周学时:32+14/3 学分:3
内容简介:《通信与网络测量》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讲述通信与网络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无线通信信号测量、无线通信系统性能测试、光纤通信测量、网络测量。
3.任选课
(1) 课程编号:TE4321108
课程名称:数据压缩与信源编码 (Data Compression and Source Coding)
学时/周学时:36+10/3 学分:3
内容简介:本课程讲述信息数据和各类多媒体信源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和基本处理方法,介绍数据压缩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信源与数据压缩、信号处理与时频分析、语音编码、音频编码、图像编码、视频编码。
(2) 课程编号:TE4321153
课程名称:多媒体通信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学时/周学时:30/2 学分:2
内容简介:本课程介绍多媒体通信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多媒体通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算法、多媒体通信的同步问题、多媒体通信的抗误码算法、多媒体通信的流量控制、移动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 网间通信的视频转换编码、多媒体通信的应用系统。
(3) 课程编号:TE4321157
课程名称:扩频通信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学时/周学时:30/2 学分:2
内容简介:本课程讨论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和直扩、跳频、跳时等扩频方式的组成、基本原理、性能分析和特点,介绍几种扩频系统的初步分析和设计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扩频技术及理论基础、M序列、Gold序列、扩频信号的相关接收、扩频系统的同步、特殊器件在扩频系统中的应用、扩频多址。
(4) 课程编号:TE3321217
课程名称:网络仿真 (Network Simulation)
学时/周学时:30/2 学分:2
内容简介:本课程讲述利用主流网络仿真软件OPNET或NS2进行网络仿真基本方法,包括仿真环境和仿真过程。主要内容包括OPNET仿真平台、OPNET通信仿真机制、OPNET仿真编程基础、OPNET环境下的协议仿真、NS仿真平台、TCL/OTCL语言基础、NS仿真基础。
七、时间分配表
在校期间四年共计164教学周[(18+5+18)X4],具体安排见表1。

每年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以周计) 表1


年 理 论
教 学 实践教学环节 法定节日 考

试 毕业鉴定 假

期 合


金工
实习 生产实习 电装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工程设计 军事
训练
一 33.5 3 1.5 3 11 52
二 33.5 2 1 1.5 3 11 52
三 33.5 2 1 1.5 3 11 52
四 17.5 3 16 1.5 1 2 5 46
总计 118 2 3 1 2 16 1 3 6 10 2 38 202
八、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表

四年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表 表2
类 别 课 内
总学时 开出课程总学分 应修课程总学分 应修学分所占百分数
占开出总
学分% 占毕业最低学分%
理论课 必修 1913 119.5 119.5 100 64.4
限选 420 52.5 28 53.3 15.1
任选 195 72 13 18.1 7
实践教学 25周 25 25 100 13.5
形势与政策 28 2 2 100
军事教育 30+3周 3 3 100
课外学分 8
合 计 2586+28周 274 190.5+8
毕业最低学分: 185.5
注:A模式学生增加一门限选课(量子力学或数学分析),减少一门任选课。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