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国进行了一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确定的中国体育人口标准是: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感觉到中等以上的负荷强度。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人口总数为31·4%。这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日本、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体育人口达到了70%以上。经过几年努力,全国体育人口到2002年年底约占总人口的35%,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按照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通过对众多高校在校生的体育人口现状的调查研究,发展高校体育人口可以作为当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采用前苏联模式,基本上走的是三级培养的路。运动员几乎都经过业余体校、省市运动队的层层选拔,只有最有天分的极少数苗子才能被选进国家队。在三级培养模式中,运动员自始至终经历的都是单一的、没完没了的体育技能训练。杨立国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举国体制使得许多运动项目很快就显出了人才优势。即使到现在,这种模式在国际上依然还很有竞争力。但是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并没有采用这种模式,他们令人羡慕的体育人才队伍,显示出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优越性。
按照三级模式培养的运动员,文化水平与运动水准发展不同步,甚至有些运动员连教练员讲的技战术都听不懂。
比运动员文化水平低更严重的弊端是:在培养尖子体育人才的金字塔塔基上,许多从小走上体育专业道路的孩子,一旦被淘汰,生存都成了问题。“金字塔要伤亡多少人,才能成就一个人啊!”杨立国感慨道。
三级培养模式的另一大弊病就是直接导致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数太小。每个地级市只有一所业余体校,每个省只有几个项目的专业运动队,能被选入国家队的运动员更是凤毛麟角。与外国随处可见、不计其数的社区足球队、校园运动队相比,中国的体育人口其实是个基座极小的金字塔。
体教结合在坎坷中走了20年
带着对三级培养模式的疑惑,1985年底,当时的国家教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提出了一个新的运动员培养思路:体育要与教育结合。但体教结合在当时还只是一个虚拟的概念,这桩“婚姻”也是有名无实。杨立国说,所谓的体教结合就是争取把运动队办在学校,让运动员们一边训练一边上学。当时设计的一条龙培养体系在今天看来,仍然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比如,小学、中学和大学各自要培养多少人,在哪些项目上培养,怎样布局等等。
体教结合的婚姻似乎看起来圆满了,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
有人认为,体教结合就是安排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进高校读书。一时间,国际顶级赛事的金牌选手炙手可热。但是,社会上有人不认同这种联姻形式。有些教育专家表示,国家完全可以用金钱、地位等种种方式来奖励运动员为国家获得的荣誉,但不能把大学的入学资格当作奖品。
上世纪90年代,又刮起一股歪风,高校没有按照新的培养模式,把各中学培养的优秀运动员吸引到高校来进行再培养,而是直接从专业队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赋予职业选手学生的身份,希望借此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取得好成绩。结果,这种招生方式扰乱了体教结合模式的正常发展。等于掐断了龙头,“严重打击了中小学培养体育人才的积极性。”杨立国说。
怎么办?学生体育协会想出了个一条龙的注册办法。学校培养的运动员们从小学就开始注册,逐级建立起运动员档案系统,教育部学生体协进行跟踪调查。对于在高水平比赛中获奖的运动员进入高校学习,教育部也进行严格控制。
一条龙培养模式走过了整整20年。
当被问及结果怎样时,杨立国说,这条路走得很好。既解决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问题,也不耽误选拔优秀的运动员。“去年我们带北京理工大学的足球队参加大运会,从出关到登机、进港、参赛,我们这些领队非常轻松,再也没有运动员因为语言不通找不到行李,再也没有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他们和外国学生运动员交流得非常开心。北理工足球队的金志杨教练告诉我们,这些大学生运动员在技术水平上、身体素质和战术意识与专业运动员相比,是差得很多。但他们赢球靠的就是很好的文化素质,他们是在用脑子踢球。”
培养体育人口才是学校体育之本
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正在慢慢形成:学生队伍训练素质越来越高。在重点赛事上,体育总局允许这些学生运动员以青年队的身份参加赛事,可以与专业选手一较高下。
“高校有能力培养奥运冠军,但这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杨立国时刻不忘自己的本职。“中国体育人口金字塔的基础不够厚重,所以,我们的塔尖也显得单薄。”
2003年5月,体育总局把大学生体育协会对外联络工作和对外组团工作交给教育部,教育部从此承担起全部培养学校体育人才的任务。这对全民体育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就说赛事吧。”杨立国说,大体协、中体协和各个单项协会每年都有很多赛事。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虽然赛事水平还不尽理想,但已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参加学校约达600所;大学生足球联赛也有500多所学校参赛。一些普及性运动,比如三对三的篮球比赛,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管理者们的预料。杨立国记得,这项赛事第一天在复旦大学报名,一所大学竟然涌现出1800个队伍。他们对这个项目的喜爱完全是发自内心。
杨立国对记者说:“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制,所有的学龄儿童都要进入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当然也包括正规的体育教育。这样,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论上成为我们的体育人口,成了我们的选拔对象。而大多数不做专业运动员的学生,正规的体育教育会让他们熟悉和了解体育训练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和训练的基本技巧。让他们把参加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让所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口都变成中国的体育人口。”这是中国学生体育协会和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