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社会信息化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教育发展过程中已出现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大众化、教育一体化四大趋势。除以上公认的特点外,中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还具有以下特点:(一)、素质教育得以大力推广;(二)、人们受教育的目的性有重大改变,不再是以升学主要目的,而更多地是为了掌握本领,满足社会需要;(三)、教育者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等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四)、竞争机制被引入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五)、教材更具人性化,课程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六)、世界教育一体化的大趋势基本形成。为倡导和造就民主的教育,即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笔者认为,现代教育的实践者——教师的素质,应满足下列新要求:
一、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
“德高为范”。教师的高尚师德对学生具有吸引和感化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要思想进步——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事业心强——具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治学严谨——具有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热爱学生——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人师表——语言文明、举止端庄、严于律己,堪称学生表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代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豁达的心胸,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看法、见解、思想与情感、价值观念等,倡导创造、允许失败、鼓励成功;能客观地理解学生,真诚、积极地与学生相处,能由表及里,通过现象了解本质,深刻全面地了解学生,并能正确把握和控制自己。
二、必须具有现代教育的理念
教育的现代化中,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是教育物质现代化和教育制度现代化的先导。作为从事教育的教师,他们的思想观念对教育的影响更直接、更重要。
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是否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或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成才的标准,作为检验教育理念是否现代的标准。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师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使在教学中,也不仅仅是以“客体”的身份出现,他们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好教学中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要树立终身受教育的观念。未来社会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怎样学习的人。“学高为师”。教师要适应未来社会,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坚持岗位自学,生存一天、学习一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地给自己“充电”、“加油”,培育造血功能,营造好自身的造血系统,实现有“源头活水”,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必须掌握灵活、精当和富有实效的教育方式
教学是一门艺术。优秀教师的教学技艺会使学生对学习活动越来越感兴趣,而愉快学习。现代教育中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必须丰富灵活,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教育对象,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选择最佳的教育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诸如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书教活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教师运用精当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可以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深能自探,终生能受益”的效果。教学方式切忌华而不实,杜绝纯形式、无效果的“方式”。
四、必须掌握先进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是实践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录音机、电视机、投影机、计算机等充满现代气息的先进教学手段不断涌现,多媒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尤为突出。这些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时空、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加快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提供了条件。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手段,充分利用这些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创新。“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学创新”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助推着“教师团队”的形成,助推教师从“单纯道德说教” 向“确立人格楷模” 转变,从“灌输现成知识”向“共同建构知识” 转变,从“提供标准答案” 向“共同寻求新知识” 转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引导学生善于创新,并和学生一道不断开发新的教学手段。
五、必须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
现代教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种专业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的教育家式的教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