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有的角色游戏材料不能满足幼儿的突发奇想时怎么办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力,而角色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通过语言来与同伴交流的,还有进行协商、计划、设计,完成对幼儿内容、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可以说,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这既利于幼儿的语言组织,又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扮演母亲的孩子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提出抗议:“妈妈说话不是这样的,妈妈说话是轻轻的,很温柔的。”扮演母亲的小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妈妈”,但是她又必须改变自己的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说话的口气,操持“家务”,照料“孩子”,分派家里人的“工作”,并与周围人交往,这样她就能比较自然地学会交往语言。再如:在角色游戏《拔萝卜》中,熟悉故事内容,分配角色、设计规则等,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幼儿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调节自己的游戏行为,也以具体的感知和动作,变换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语言,并以语言为中介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理解,发展幼儿的能力。二、角色游戏能够加速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增强幼儿的自信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一般地说,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正确,就越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加速自己的社会化进程,提高自己的价值,进入幼儿期(3-6岁)才初步能够通过自己行为的反馈来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比较完整意义的自我意识,角色游戏是充分发挥幼儿独立意识的理想形成,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是主人,可以摆脱成人的控制和干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的想象和创造活动。例:我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中,观察到我班国国小朋友,看他长得高大,其实他的胆子特别小。有一次,我发现他自己吊起药瓶不停地给自己扎针,游戏结束后我跟他谈话,他说:“平时爸爸妈妈带我去打针,我总是又哭又叫,爸爸说我不像男子汉,丢脸。老师你看,刚才我给自己打针,不是没有哭了吗?”原来在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做到了现实中做不到的事,证明了自己不是爸爸说的“丢脸”。从而满足了自己的心理的需要,使幼儿被压抑的情理问题能够在游戏中得到解决,自信心也就树立了增强了。三、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自主性、探索性、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我成长是相当重要的。自我成长是探索性学习能力的成长,是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成长,也是自主性、创造性的成长。游戏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幼儿在实现游戏意图的过程中会不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体会其中乐趣,使游戏得以继续下去,愿意得以最终实现。例:在游戏“理发店”里,我看到两个幼儿在争吵。一个说:“我不洗头了,你们的理发店连吹风机也没有。”另一个说:“你不要这样了,我们一起想法啊。”商量了一阵后,他们拿了一个纸巾筒,一个筷子,做成了一个吹风筒。可以看出,通过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了。自主性、探索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四、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手段之一。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幼儿不仅从外界吸取知识经验,而且还想把自己头脑中的丰富想象表达出来,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例:在游戏“小超市”里,我观察到慧慧小朋友因买不到电脑而苦恼。在游戏评价时,我向幼儿提出,现在电脑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好朋友,但我们这里还没有电脑出售,怎么呢?问题一,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用积木做、用纸箱做、用泡沫做……品种多样。电脑城构建起来了并走进了各个游戏区内。可见创造能使游戏顺利开展、游戏发展的动力,反之游戏能调动幼儿的创造力。两者相辅相成。例如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大班医院药房的大夫无所事事,对教师投放在旁边的图书也毫无兴趣,我观察到这一情况,就参与到游戏中来,以病人的身份到药房拿药,并故意提出要买一些感冒胶襄,而在药房里并没有胶襄,怎么?这时小大夫马上说:“我把笔芯剪短当作胶囊吧!”“那好吧,过一会儿我再取药。”说完就巧妙地离开了。而当病人了了无几、医院门前冷冷清清时,我又以院长身份及时介入“今天病人好像不太多,要不我们给小区里的人打预防针去怎么样?”“好啊。”“那我们要带什么东西去呢?”“注射器、药水、棉球和体温表、小药片”……在准备完毕之后,小医院的医生、护士们纷纷来到娃娃家、小商店等地送医上门,既解决了幼儿等待的问题,又发展了游戏情节,支持幼儿的游戏向纵深方向发展。虚拟性或象征性是游戏普遍特征,并以“假装”或“好像是”为标准或条件,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充分自由和空间,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物代物,而且,还可以一物代多物或多物代一物,不仅能自己假装成他人,还可以“串演”多个变换角色或多人共同扮演一个角色,这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创造性想象的发展。五、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认知事物、体验情感、积累生活经验游戏是幼儿对生活的反应,它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例:娃娃家的幼儿要扮演爸爸妈妈,教师就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想想你的父母他们在家是怎么做的?爸爸干什么?妈妈干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小朋友自己说:妈妈要看孩子、做饭、买菜、收拾房间、招待客人、带孩子去串门或买东西、洗衣服等,妈妈有干不完的活。爸爸上班回来也帮妈妈干家务,烧水、拖地、带全家人去小吃店吃饭等,在娃娃家中,孩子也学习招待客人、倒水、洗水果、帮妈妈买东西等。通过启发引导,使娃娃家的游戏情节更加深入,孩子们又能主动和别的区的小朋友交往。又如游戏“理发店”让幼儿扮“理发师傅”和“顾客”,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充分开展游戏。这样做,能帮助幼儿了解到社会分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热情地为别人服务和正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六、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协作精神是人的行为的社会本质特征,是人摆脱自然并以征服自然的标准和力量。人与动物的协作优质的区别,动物的协作是动物适应环境的**行为,而人的协作是征服自然的能动活动,并且,人类最初的协作产生与生产活动——狩猎,人的协作精神的幼芽必须在幼儿的活动中培植,游戏孕育着人类最可贵的的协作精神。,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在游戏开始前,必须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商量游戏的内容、分配角色、规定角色规范等。在进行中幼儿必须注意他自己这个角色和别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以保持双方的协调一致,最后在游戏结束后,幼儿间还往往就个人的行动是否协调进行一番评论,可见游戏的全过程都在早就一种协调意识,都在使幼儿懂得共同协作是游戏获得成功的保证,没有协作意识就没有资格参与游戏。如:大班孩子特别喜欢玩“医院”游戏,为了丰富幼儿扮演医生这一角色的经验,我们经常利用谈话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当你去医院看病时,你看见医生是怎么做的?护士在做什么?幼儿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纷纷说出自己的经验。最后师生总结出: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后再治病。而当护士则负责打针、取药,护理病人。责任分开,各施其职。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了。七、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是协作行为的内在机制,幼儿的控制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就开始培养,然而由于家庭对儿童行为往往有较多的迁就,因而幼儿行为的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也就比较松弛,而游戏则不同,幼儿在游戏中的相互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在角色游戏中,一定的角色只能做一定的“事”,并也只能做他的“职责”范围的事,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就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并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整个过程。例如,在“开汽车”的游戏中,当“乘客”的孩子希望汽车快些到站,可结束无聊的静坐。但当“司机”的孩子,就要持续的开车,“汽车”不到站不能下车,因此,当“乘客”的孩子就必须控制自己不耐烦的心理,一定要坚持到停车才能下车。角色游戏不但有一定的规则,而且都有不经过选取自然形成的领导者指挥,开汽车的司机,幼儿园游戏中的教师,动物园游戏中的管理者,都是当然的管理者,要保持游戏顺利进行,游戏的其他人员必须无条件的服从领导的指挥,这就需要幼儿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愿望,这样对幼儿的自制力和坚持性的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这种品质是儿童将来步入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师和父母必须有意识的利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这些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