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一座美丽的傍水古镇,原有一南北夹河穿镇而过,南北两头各有一港,港口因此而得名。港口的夹河常年风平浪静,两侧用青砖砌成驳岸,并用木桩护岸,防止驳岸坍塌。在夹河上有南北两座桥与东西两岸连接,人在桥面上过,船在水中行,熙来攘往,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格局。
明清以来,港口夹河两岸由北向南商铺林立,粮行、布店、糟坊、洋货店、杂货店、饭店、旅社等一应俱全,众多商号中也不乏世代相传的老字号名店。两岸数百家商铺的门前是“人”字顶砖木结构长廊,即使下雨天,行人行走在长廊下,也免受风雨的侵袭。
上世纪五十年代,夹河被填平,桥也被拆除,夹河成了夹河街,虽说街两岸仍是商铺,但已没有了往日的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
港口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留下了许多名人印迹。相传隋唐著名将领李元霸、尉迟恭、薛仁贵,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元末义军领袖张士诚等均在此驻足。民国期间,曾任财政部代理总长的乡贤凌文渊举家辟居港口生活了8年,创作了众多的作品,与书画大家齐白石、翁廉演绎了泰州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民国港口籍画家陈炳昌整理创作的《港口竹枝词》,亦在泰州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港口竹枝词》共收录竹枝词108篇,洋溢着鲜活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另外,港口镇过去还有很多华丽的庙宇,如元庙、都天庙、龙溪阁,香火都很旺。
解放后,港口一度是泰州市所属的唯一建制镇。当时港口镇有泰县西北部唯一的完全中学、最好的中心小学、最多的工业设施、最大的市场、最大的影剧院以及最大的集镇等等。一直到90年代中期,港口都是泰州北门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商业中心。 1999年港口镇土地面积28平方公里,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0235人,生产总值1.09亿元。里华镇1999年土地面积43平方公里,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2799人,生产总值1.91亿元。因乡镇村量多、规模小,不能集中财力和资源,使工业和市场建设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此,2000年两镇合并为华港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