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员的品级及其职务

2022-08-15 社会 227阅读
(一)枢密使:神宗定新制,以枢密院掌边防机密、兵符、军籍、差除路分都监以上及将官诸班直内外禁军之事。是故枢密院之地位,有与民国训政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相近似。武穆任枢密副使,奉旨位在参知政事席上,乃在朝议事,排列席位,仅次於左右相。调任万寿观使奉朝请,乃有官而无专守。

  (二)宣抚使:宋以任使将相重臣总师征讨之官称,无定额。北宋大臣范仲淹、富弼,南宋名将韩世忠均曾任之。武穆任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在光复襄阳诸郡之後,任职四年以上。

  (三)节度使、制置使:辖诸路军务,恩数与执政同。朝廷宗室近属,年资久者,若任除将帅,始授此官。或以功勋显著之帅守充之。武穆曾任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相当於明、清之总督,民国省区以上绥靖主任。制置使亚於节度使。武穆曾任舒、蕲、鄂、岳、荆南、黄、复州(今皖、鄂、湘三省地区)制置使。

  (四)开府仪同三司:按武穆於绍兴与七年授「开府仪同三司],乃宋文职官阶三十七阶之首,各阶称谓、俸额如下表:

  (表摘录自杨树藩之宋代文官制度,略)

  (五)太尉:南宋绍兴年间釐正武职官阶,共分六十阶,太尉乃六十阶之首,为北宋政和年间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职之首。武职阶俸,较文职为低,因宋代重文轻武,而武穆每以战功晋阶,荣宠擢拔,乃加以文阶。武穆於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已拜太尉(按天子任命曰拜),犹若现在上将,再晋几星。按武穆文武官阶,均晋至首阶(武职自五十七阶起),兹列南宋绍兴年间釐正武职官阶六十阶称谓如下:

  (1)太尉,(2)通侍大夫,(3)正侍大夫,(4)宣正大夫,(5)履正大夫,(6)协忠大夫,(7)中侍大夫,(8)中亮大夫,(9)中衞大夫,(10)翊衞大夫,(11)亲衞大夫,(12)拱衞大夫,(13)左武大夫,(14)右武大夫,(15)武功大夫,(16)武德大夫,(17)武显大夫,(18)武节大夫,(19)武略大夫,(20)武经大夫,(21)武义大夫,(22)武翼大夫,(23)正侍郎,(24)宣正郎,(25)履正郎,(26)协忠郎,(27)中侍郎,(28)中亮郎,(29)中衞郎,(30)翊衞郎,(31)亲衞郎,(32)拱衞郎,(33)左武郎,(34)右武郎,(35)武功郎,(36)武德郎,(37)武显郎,(38)武节郎,(39)武略郎,(40)武经郎,(41)武义郎,(42)武翼郎,(43)训武郎,(44)修武郎,(45)从义郎,(46)秉节郎,(47)忠训郎,(48)忠翊郎,(49)成忠郎,(50)保义郎,(51)承节郎,(52)承信郎,(53)进武校尉,(54)进义校尉,(55)下班祗应,(56)进武副尉,(57)进义副尉,(58)守阙进义副使,(59)进勇副尉,(60)守阙进勇副使。

  (六)开国公:宋之爵制,区分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共十二等。郡王以上非赵氏不封,皇子、兄弟封爵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制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近亲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武穆曾封开园子、侯、及开国公。

  (七)险校少保、少保:宋制「检校官」,一共分一十九阶: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左仆射、右仆射、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左散骑常侍、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国子祭酒、水部员外郎。武穆於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加「检校少保」。又有三公之贰,亦曰三少:即少师、少傅、少保。武穆於绍兴十年(一一四O)加「少保」。

  (八)观察使:唐制观察使,亚於节度使,领一道或数州。宋制视察使为兼判遥领之官,武穆曾於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授亲衞大夫遥领建州观察使(今福建建瓯)。

  (九)镇抚使:南宋始置,权以招抚群盗,镇抚地区除茶盐之利仍归中央外,其余财赋听任移用。武穆曾於建炎四年(一一三O)任通泰(今江苏南通泰县)州镇抚使兼知泰州。

  (十)承宣使:密院承旨,是曰承宣。武穆曾任武安军及镇南军承宣使。

  (十一)刺史:宋制州刺史不赴任者,以他官知判州府事。且以刺史职为武臣迁转之次序。武穆曾於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授不赴任之英州刺史。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