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9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 6万美元。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以色列成功的要素,一是近年改走自由市场政策,二是创投企业家精於创办科技公司,然后不是上市,就是高价出售。这个模式的经济潜力到达极限后,以色列发挥其善於创新的文化精神,更全面向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行销其科技,续创经济新境。
农业先行 全面发展
建国以来,浪迹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量移居以色列。他们以满腔的热情清乱石,辟梯田,填沼泽,造园林,征服了基础设施奇缺和资源匮乏等极端困难的生存环境,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出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经济奇迹。以色列农业人口仅占全国人口不到5%,但他们的劳动成果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而且能向欧洲大量出口高质量的农副产品。以色列目前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1.7万美元,其外汇储备目前已达227亿美元。在探究以色列经济奇迹的深层原因时,人们发现了以基布兹(类似于集体农庄)、以色列工总和国营企业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是该国经济的中流砥柱。而以色列政府不仅把生产资料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且长期干预经济,保持建设资金的高投入率。此外,源源不断的外援和大量优秀人才的涌入也使以经济不乏后劲。
60年代初,以色列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六·五”战争后,巨大的军火需求拉动了以色列军工企业的迅速发展。到80年代末,设备先进、门类齐全的军工企业已经建成。自1986年起,以色列和美国联合投资20多亿美元,研制成了“箭-2”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多次模拟试射和成功拦截“飞毛腿”导弹后,该系统最近已在以色列交付使用。目前以色列军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向世界上60多个国家出口,出口额达40亿美元左右。
80年代初起,以色列政府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扶植高科技企业,投资方向集中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工业部门。目前,以色列每1万劳动者中约有13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其比例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以色列现有3500多家高科技公司从事电脑软件和生物科技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被称为世界硅谷。以色列1998年和1999年高科技产品出口连续两年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年均出口占工业出口总额的80%。
90年代初,以政府开始引导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首先投入1亿美元种子资金成立了国家风险投资公司,以刺激和吸引国内外投资,为企业寻找合作伙伴。至今以色列已有80多家风险投资企业,共投出30多亿美元风险资金,其中95%流向高新技术企业,受惠项目达200多个。此外,以政府资助高科技企业与以基础研究为主的院校联合开发建立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多达3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