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怎么自我成长

2020-07-01 教育 155阅读
怎样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几点建议
我概括为五字成长模式----定、学、磨、思、创
1、定------定位、定向、定标。即找准立足点,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
我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岗位?这是每一名新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实的岗位就是当前的立足点,就是发展的原点。作为新教师就是要客观的思考自己的现状,了解自己的要求与职业要求的距离,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己的岗位,只有这样才可能有一个好的出发点,由此出发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进一步确定发展目标。
目标应该有层次—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没有大目标,就没有气势,没有中目标,就没有精神;没有近目标,人就不勤快。
首先要争取作一名合格教师----做自己认可、领导认可、同事认可、学生认可的教师;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做自己满意、领导、同事赞赏,教学小有成就的教师;作一名知名教师---成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影响力,有一定的教学成果的教师。
关注学生----关注自我----关注评价----关注学生,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境界。
例如,新教师开始往往更加重视熟悉教材,摸索教法,追求好的教学效果,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些的基础是教师职业提出的基本要求----关爱学生。每一位新教师都需要把握住这一点。当出现教学效果达不到自己预想的结果时,怎样考虑问题?不能一味埋怨学生,而首先应当承认自己的经验不足是第一位的原因。要注意在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框架中具体考虑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式。
2、学----实学、师学、书学。即在实践中学,向有经验的教师学,向书本学。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自己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过程中需要关注自己的体验,一定要注重积过程性资料累---备课纪录,班主任工作记录,教后记,典型作业批改,典型课堂实录,典型学生情况等,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积累本身就是学习。
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一是向身边的教师学,学备课,学上课(跟踪性听课),学管理学生,虚心一点,勤快一点,多问一点,少说一点,必有收获。二是向外边的教师学,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观摩课、示范课,参加研讨课活动等,都是学习的好机会。
向书本学习。我建议大家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作为走上教师之路的启蒙读物,注意结合实际精读相关内容,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够加以通读。当然,与所教专业密切相关的书也要踏踏实实的读,还有新课改方面的指导书也需要选一两本一读。我建议大家选择教育刊物的时候,自选《教师博览》甚好,《人民教育》《当代教育科学》、《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等以及学科专业杂志,其中不乏有启迪性的文章,对指导自身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希望每一名教师都有一份自己喜爱的教育刊物。
3、磨----模仿、琢磨。即模仿有经验教师的做法,琢磨有经验教师的做法。积极投入新课改实验,在课改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
模仿。模仿有经验教师的做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当然,不要简单模仿,而是要“择其善者而从之”,一定要模仿效果好的做法,同时还是能够引发自身共鸣的做法,即适合于自己特点的做法。以尝试教学法为例,尝试教学法的基本要点是“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前提是“相信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尝试学习,并且能够成功”。基本程序是“出示准备题,确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第一次尝试(学生自学课本、尝试做题,教师点拨指导,第二次尝试,课堂小结。”把握了尝试教学法的基本要点,各个学科都可以根据这个原则设计教学,从实际出发运用的得法,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济南燕山学校的反思探究教学法、济南市文化东路第二小学尝试探究教学法等都是很好的范例)。还有解放路第一小学的和谐育人、自由读写,燕山学校小学部的阶梯式教学,历下实验小学的学科足迹式评价,济南五中的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等,都是很好的做法。
琢磨。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是显性的,其背后往往有着更加深厚的功底,需要学习者认真琢磨。“功夫在诗外”,道理是相通的。仍以尝试教学法为例,其创立者邱学华先生16岁即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从师于刘佛年教授,毕业后留校专门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以后又到师范学校、教科所,他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一线教师一起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易于为一线教师所掌握的、简便易行、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历经二十余年,使“尝试教学法”逐步成熟起来,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我们无论模仿、借鉴哪一种做法,一定不要仅仅学一点皮毛,要“法乎其神而略其形”,琢磨其神韵,努力做到不仅形似,更要神似。
新课改强调,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切实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什么是自主学习,怎样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都是我们在新课改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我们完全可以在切磋与琢磨的过程中,尽快的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4、思-----思考。即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即积极争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专心读一点书,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课前思考其实就是怎样实现有效备课的问题。我历来主张,一定要整体备课,整体把握教材位置,整体把握学情。然后思考具体的实施步骤。我们常说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一句话要因学定教。这是课前思考的主要问题。
课中思考就是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认真落实教学方案,一方面注意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断调整课堂组织与教学的策略,一句话注重实效。
课后思考就是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做好教后记。教后记什么呢?第一反思学生的学习表现,兴趣、习惯的培养,学习的效果、效率等。第二反思教学方法,师生课堂上的交往情况的效果。第三反思教学内容的处理情况。或者是记录自我感受最深刻的某一方面,学生个例,突发事件,处置策略,达到的效果等。
参与课题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新教师经验不足是现实问题,但是面对实际容易提出问题可能又是一个优势。课题来自问题,来自实际中确实存在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把问题转化成课题,明确目标,确定方法,研读相关理论,及时总结经验,发现新的规律(不一定是大规律),这样的过程古人称之为大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当然,如何将教学实际问题转化课题研究,也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怎样对待实际现象或问题,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应该说这是一条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5、创-----创业、创新。即抓住机遇、打牢基础;解放自我,开拓创新。
按照当前国内外比较公认的规律,一般教师成长需要经历四个时期,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当着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进入了适应期,上边谈的“定学磨思”四个方面,很大成分都是强调如何积极适应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问题。有人说“一年上路,三年成熟,五年成名”,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道理。我认为适应与发展、创造不可以截然分开。在前进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创造。
怎样发展,怎样创造?
抓住机遇,打牢基础。机遇可遇不可求,所谓抓住机遇,首先要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凡事勤快一点,主动一点,开放一点,虚心一点。要趁着年轻多读点书,我个人体会打基础的东西,必须认真地对待,不妨先集中于一点,除了刚才提到的《给教师的建议》外,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更是一个值得发掘的宝藏。我建议大家试一试,读一点,背一点,“先读后背、背而后思、思而后悟、悟而后弘”,贵在坚持,必有收获。可以定一下量,比如“三个一百”,即每天背一百字,背一百遍,得一百分(只要坚持做了就是一百分)。可以带动学生一起背。推荐内容,《大学》、《劝学》、《学记》、《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不管做什么,要以激励为好,比方说背诵,运用升级的要求可能就比过关的要求,效果会好一点。可能我们会说没有时间,时间紧是事实,但是只要想抽还是一定能抽出来的。当然更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急功近利必然导致肤浅”,打牢基础不可以急功近利。
解放自我,开拓创新。我认为一个善于解放自我、开拓创新的教师,一定是努力提高自身人格修养的教师,说到底,教师是靠人格育人。要关注学生,就要跳出自我,善于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解放”“创新”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玩花架子,而是善于钻研,往高处攀登,努力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课要常教常新,事要常做常新。保持一个常新的心态,总能够找到创新之路,取得事业的成功。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