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出自哪首诗!

2020-06-06 财经 2682阅读

“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是李嘉诚在长江讲座上说出的名言。全文是“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泰山不辞杯土 ,故能成其伟岸。”

本意:长江的源头仅仅是涓涓细流,东流而去,容纳支流无数,最终才能汇成浩浩荡荡,奔腾万里的滚滚洪流。

引申意:一个有志于干实业的人,既要具有宽阔的胸怀,又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样才能扬帆万里,破浪前进,去创建宏图伟业!

扩展资料

“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中华读书报》(2018年04月04日 12版)

国共内战时期,大量躲避战争的民众从内地来到香港,使得香港人口剧增。这次人潮涌入为香港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劳力,也扩大了香港本地的市场容量。

那时候,西方国家的在华利益遭受了严重打击,纷纷将设在上海、广州等地的洋行以及工厂撤到香港。香港的自由港和贸易中转站地位,也因为这些沿海城市突然关闭对外大门,而变得越发重要。

李嘉诚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离开塑胶厂创业的。因为他业绩突出,工作努力,塑胶公司的老板并不想放他走。老板愿意通过加薪的方式留住他,可是被李嘉诚拒绝了。独立创业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同样也是李嘉诚的心愿。随着他的工作经验逐渐丰富,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他已经不甘心为任何人打工了。但迈出这一步需要绝对的勇气和胆识。当时,李嘉诚非常看好香港经济的前景,离开塑胶厂其实是早晚的事情。但是,李嘉诚心中仍然对老板怀有愧疚之情。

当天晚上,他在老板为他办的离别宴会上,将他想在离开塑胶厂之后也开一个塑胶厂的想法,告诉了老板:“从这里离开后,我也准备开一个塑胶厂。这些年,在您这里学到很多东西。之后我免不了要用这些东西,当然,我也会开发新产品。如今塑胶厂在香港遍地都是,即使我不开,也会有别人这样做的。希望您可以理解。”同时,他向老板保证,绝不会把工厂的客户带走,也不会用工厂的销售网推销自己的产品。李嘉诚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新的客户。就这样,李嘉诚带着“一定要出人头地”的梦想,离开了塑胶厂。

在那个年代,动荡的时局虽然能为李嘉诚提供巨大的机会,但是也可能给他带来同样巨大的灾难。很多小商人都因为香港社会的不稳定而家财散尽。李嘉诚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些,但他要创业的心还是压倒了所有的担忧。

经过再三衡量,李嘉诚决定,继续做自己熟悉的塑胶制品。一来,他觉得塑胶制品当时在香港的前景非常好;二来,他在塑胶厂工作多年,已经积累了充足的经验,觉得做自己熟悉的产品更有把握;三来,塑胶制品的加工和操作都十分简单,而且投资少,收益快,非常适合他这样的创业者。有了目标,李嘉诚立即着手准备,他觉得这是一个创业的好时机,若是抓不住的话,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李嘉诚的创业资金仅有区区五万港元。这其中的一部分资金还是从亲友那里借过来的。幸运的是,李嘉诚在亲友中的人缘极好,大家都愿意将自己的钱借给他。可能是这次亲友的帮忙给了李嘉诚灵感,他深深体会到了积少成多的道理。这一点从他给公司取名为“长江”就可以看出。其意指:“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他希望长江塑胶厂也能像长江一样,慢慢地积累,由弱小发展到强大。

曾国藩曾说:“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李嘉诚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前进,一定会得到一份真正的回报,一份被所有人认可的、足以感动自己的光荣。

在初步解决资金并确定公司名称后,剩下的重要问题就只有选择工厂的地址了。当时香港因为大批难民的拥入而闹起了房荒。为了寻找合适的厂房,李嘉诚从港岛到九龙,来回奔波了一个多月,最后终于在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找到一处勉强能用的厂房。因为李嘉诚手中的资金不多,所以他只能租下这样一处廉价的厂房。

厂房的位置不太好,筲箕湾在香港属于偏僻地,工厂又在筲箕湾的偏僻地,实在不是一个开工厂的好地方。但是,李嘉诚手上的资金只能找到这样的厂房。

之后李嘉诚又买了一批欧美淘汰下来的第一代机器设备,这批设备非常落后。没有人能想得到,这个只能买下最破旧机器的年轻人,会成为日后世界塑胶行业的巨头。

刚成立的塑胶厂没有一样东西是新的。找遍全公司,也就只有门口“长江塑胶厂”的厂牌是新的。好在英雄不问出身,李嘉诚的雄心壮志不会因为环境的破败而退却。长江塑胶厂刚刚成立的时候,李嘉诚不改往日拼命三郎的风格,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天一亮就跑去推销或是采购。常常是他赶到目的地,人家才刚刚上班。为了节省资金,他没有购置小轿车,路程远了就乘坐大巴,不远的话,就直接步行。

中午时,李嘉诚会赶回筲箕湾检查工人们上午的工作,和大家一起用餐。最开始的时候,厂房中连个餐桌都没有,大家就一起蹲在地上,随便找个地方吃饭。没过多久,长江塑胶厂盈利了,李嘉诚马上抽出钱来,给员工改善伙食质量,以及就餐条件。这让很多朋友不理解。对此李嘉诚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一切要以人为本,想让别人以诚相待,就要先以诚待人。这也是为什么在长江塑胶厂创立初期,条件虽然艰苦但却很少有工人跳槽。

晚上,李嘉诚仍有做不完的事情。他还需要做账,需要总结白天的销售情况,规划产品的市场投放区域。除此之外,李嘉诚还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安排工厂第二天的生产计划。虽然李嘉诚之前在塑胶公司做过总经理,但是两者毕竟不同,如今他不只需要监督员工的工作,还需要监管工厂台前幕后的所有事项。这么多事情全由一个人来做,肯定是异常艰难的。

那段时间是李嘉诚记忆里最艰苦的一段时光。因为资金不足,他虽然是老板,但任何事都要亲力亲为。曾经有记者问过李嘉诚,创业之初如此艰苦,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做,有没有觉得特别辛苦,想要放弃。李嘉诚说:“创业的时候确实非常辛苦,但我从没有想过放弃。而且我觉得,作为一个老板,事事亲力亲为是好事。”

2006年,李嘉诚出席汕头大学举办的系列讲座时,发表了这样一番讲话,他说:“我少年辍学,不像同学们幸运,能够在商学院聆听教授指导。我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翻阅的是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书,虽然那些报告上面都是让人一看就头晕的数字,读起来更是让人烦闷,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那些公司在会计处理方法上的优点和弊端。”

在一些企业家眼中,财务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无非是看看账本、算算钱。但是李嘉诚却将财务看得非常重,为了可以看懂财务报表上的大量专业术语,他一有空闲,便坐在办公室里学习,遇见实在不懂的地方,还会向公司的会计请教。李嘉诚在请教问题的时候十分恭敬,因此员工们都很喜欢这个老板,愿意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他。

所有的失败都和无知有关,想要公司发展得好,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公司。李嘉诚参与了长江实业的每一步成长,非常了解自己的公司。曾经有人评价过李嘉诚,说长江实业从成立到现在,经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中间虽然遇见过危机,但从未出现过亏损,其中的原因,就是李嘉诚足够了解自己的公司,知道怎么做才是对公司最好的。

20世纪50年代,塑胶制品慢慢成为香港的主流,塑胶产品的变化越来越多,越来越快。那时候,长江塑胶厂刚刚成立,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无法与别的塑胶厂相比。这让他非常担心,害怕长江厂会因为跟不上市场的潮流而被淘汰掉。所以,除了做好工厂的工作外,他还全面学习和塑胶有关的知识。李嘉诚后来说:“我当时最大的想法就是要赶上塑胶制品在产品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不断创新的技术。所以,我常常为了追赶市场,拼命地学习。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的精力真是旺盛。果然,梦想是鞭策一个人最好的动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嘉诚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