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ī máo qiú。
吹毛求疵是一个成语,拼音是chuī máo qiú cī,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摘细小的毛病,出自《韩非子·大体》。
出处:
①《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②《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疵,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
③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六》:“至其后世,不能以德而勤於法,故有吹毛求疵,诋欺无限,桃李之馈集以成事。”
④《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证其君。”[2]
⑤《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3]
⑥《水浒传》第四七回:“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
⑦《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候官千数,重罪受赇不列,轻罪吹毛发举,宜悉罢之。”
⑧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撮其投到状一言之误,坐以异同之罪,可谓吹毛求疵之极矣!”
⑨培根《谈读书》(王佐良译):“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古人疵句》:“如此之类,虽属吹毛,然不能为古人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