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天空之眼》

2020-10-28 国际 184阅读
本片是Alan Rickman的遗作,目前口碑不错。但是不知为何在发行上乏力。很多地方都只有少数院线放映,有一些国家甚至给了R的分级。其实除去极少数暴力镜头,影片可以说是老少皆宜。隔壁影评都是以需要用杀人的方式救人这样的道德困境角度解读。不过个人觉得剧本野心很大,编剧试图表达的东西有很多。本文希望提供不同的解读角度。
首先对于一部基于英国人编写的剧本的英国电影,讲述了由英国指挥的反恐行动,标题Eye in the sky,从字面上理解指的却是两名美国空军飞行员操纵的由美国生产的无人机(根据某百科,只有美国、以色列、巴基斯坦、土耳其和我大天朝生产过战斗型无人机)。这次行动里美国提供了武器装备和飞行员,还有判断任务是否完成的面部识别辨尸员。肯尼亚提供了监视鸟、监视虫子和出生入死救苦救难的(CIA)特工。那么英国呢,除去海伦米勒饰演的上校,恕我直言,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全是嘴炮。
嘴炮五人组里包括AR饰演的将军,总检察长,女政治顾问,外交部长和远在新加坡的外交大臣。当中从头至尾观点一直坚定的有两位,坚决要求行动的将军和坚决反对行动的顾问。将军和上校一样对战术目标的执念强到可以不惜代价,将一切参数量话以获取有利条件,但他甚至更加激进,从开始的谈话中就暗示希望这个行动最好能够击毙恐怖分子,对要把TA们带回国受审的计划不以为然。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对部长施加压力,逼他做出决定。片尾和顾问说,你今天目睹的确实可怕,但是跟自杀袭击现场的可怕比起来差远了。这句话解释了他的道德选择。而顾问则不认同以可能发生的自杀袭击作为谋杀的理由,这个决定不应该由一个人承担,应该由议会批准,甚至首相都没有越过议会的权力。顾问这个职位决定了她没有决策权,开始的时候观众会觉得,不论事情以何种方式收尾她都不用背锅。所以她可以站在自己的道德考量上说发表观点。但是之后她提出了一个propaganda war (宣传的战争)更为重要的说法 (下文细表),一语说服了嘴炮组的两名骑墙派。这也非常符合她身为政治顾问应当要具有的战略眼光。
骑墙派一号总检察长一开始是将军唯一同盟,嘴炮反恐。但是等到上校自己的法律顾问要求请示总检察长给(甩)予(锅)法(的)律(来)批(了)准的时候,他的口风180度转向,表示了明确拒绝。被顾问一席话打动之后立刻说自己反对行动。最后听闻死亡率预测达到了45%新低,再次勉强改口。骑墙派二号外交部长是现场嘴炮组里拥有决策权的人。所有人都在等他的决定。于是他从头到尾没有表示过观点。对于其他人的意见,他既不明确支持也不明确反对,最终干脆请示远在新加坡的骑墙派三号外交大臣,大臣倾向于行动派,原因他在同顾问的辩论中提到了:到时候是谁上电视跟大家解释为什么我们没有及时阻止这次袭击。随后被顾问改变看法,大概是因为意识到了如果有平民伤亡,他还是得要上电视跟大家解释(倒霉催的)。中间两次甩锅,一次给美国的外交部长,一次给了首相。首相在电影里并未出现,只是通过秘书传达了一句话:要减少伤亡。这一句废话,真的很有yes prime minister的风范。
对于意见始终无法统一的嘴炮组,将军一直试图将其归咎为军人和政治家之间的差异。将军说:我以为我们军人就是要打击目标,安抚和善后是你们负责的事情。部长:哪有这么简单的。确实没有那么简单,嘴炮组中能够从头至尾坚定自己道德选择的是两个不需要最后拍板事后也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人。骑墙派无一不是根据自己背上的锅调整自己的意见。不考虑当时当地的情境空谈个人层面上的道德困境是没有意义的,此时的困境已经不再是杀1个人可以救80个人的问题,而是站在那个小女孩或者是恐怖袭击的潜在受害者的立场做决定 vs 自己需要承担多少责任。参与决策的人害怕担责,首要考虑的是明哲保身,以至于造成了这种层层推诿意见无法统一的局面。写到这里不禁要佩服小布什敢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撒谎领锅的勇气。
BTW,有趣的是电影里的美国人表现出了相反的对比,两位政治家建议赶紧行动,也许是因为不需要自己决策的反恐打击自然普大喜奔。两位操纵无人机的士兵犹豫不决。这两位新兵一位刚毕业一位到任6个月从没炸过大活人,还很不巧的对小女孩产生了好感。
实上电影的后半部分讨论不再是个人意义上的困境,而是顾问提出的政治困境-炸死恐怖分子挽救80条生命vs 输掉宣传战争。宣传为什么重要,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给出了答案:一个油管视屏都有可能会引发革命。媒体宣传(propaganda)的本质是引发大众进行以情绪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先以情绪下结论再用逻辑为自己的结论寻找证据。而最扰乱理性思维的情绪是恐惧,憎恶和同情心。这次行动有两种假设结局,第一是小女孩被炸死的照片的上了报纸,读者对索马里平民产生同情,并开始质疑反恐战争。第二种是自杀袭击的现场照上了报纸,读者对恐怖分子恐惧并深恶痛绝。这些情绪对恐怖方和反恐方期望的战略目标都会产生关键影响。而你永远也无法像报纸头条里的血腥照片那样跟民众解释那些被成功阻止的恐怖袭击会造成怎样的危害。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难民政策可以因为一张伏尸海滩的小男孩的照片改变。讽刺的是,这种思维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政治家们最为恐惧的恰好是自己多年喂养出来的以情绪为食一点就爆的民众,随时都有可能被反咬一口。
如果从更深一层的意思去理解标题天空之眼,那么它可以暗指基督教里的上帝以一颗漂浮在天空的被光芒环绕的眼睛注视着人类 (1元美钞的背面就印了一个)。如此一来操控室里那两名新兵就不是天空之眼,上校和嘴炮五人组才是。凭借网络和高科技,TA们和上帝一样全知全能,策划着别人的生死。上帝可以说是因为他爱着世人。但是当这些人做出决定的时候,凭借的是什么样的准则心怀的是什么样的目的,我想,这应该是本片希望引起的反思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