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暗恋桃源》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2020-09-27 娱乐 978阅读
摘 要:话剧《暗恋桃花源》由赖声川编导采用两剧合为一体的独特舞台表现手法于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引起岛内轰动。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此剧,第一但作品介绍包括灵感来源和内容简介。第二部分是对本剧的一个深层解析,第三部分是根本剧相关的一些知识的介绍。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赖声川这是一部有赖声川编导的一部经典舞台剧,以其独特的舞台表现手法与丰富的内容受到海峡两岸人们的喜欢。如果你不知道赖声川,没关系;如果你不知道暗恋,没关系;如果你不知道桃花源,都没关系。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对这部剧的欣赏之旅吧。
一、作品介绍(一)灵感来源《暗恋桃花源》(The Peach Blossom Land)(1986年)的灵感,来自赖声川有一次在台湾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可就在中间,还有两个小时要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舞台上的彩排还没有结束,小朋友们都来了,钢琴啊,讲桌啊,都急着要往舞台上搬。本来,赖声川一直就在琢磨怎样在舞台上表达悲与喜乃是“一体 之两面”;整个大环境的混乱无序,正好给他提供了描述的对象。于是,各自并不完整 的悲剧“暗恋”与喜剧“桃花源”就这样出现在一个舞台上了。
(二)剧情介绍该剧故事很简单:“暗恋”剧组和“桃花源”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在此彩排的合约,遂发生了对舞台的争夺。
暗恋中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 因战乱而在上海相遇且相恋,却又因战乱而分开离散;两人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逃到台湾来,各自男婚女嫁,江滨柳一直痴心苦恋,直到四十年后两人才再相逢,时江滨柳已似风中残烛,濒临病终,这就是《暗恋》这出现代爱情悲剧的大纲。而《桃花源》则是在叙述武陵人“老陶”无法生育,而妻子“春花”却又跟“袁老板”私通,老陶无奈伤心的出走,溯河而上,意外地发现了桃花林,进入了桃花源中,度过了一段纯真烂漫到近乎梦幻的时光后,他回到武陵,发现原本如胶似漆,男欢女爱的春花与袁老板已陷入了现实的纠葛和相互的怨怼之中,并没有从此过着想象中幸福美满的快乐生活。
二、解析(一)暗恋剧剧中男女主角相恋却因战乱分离而导致双方都有了家室。病重时期江滨柳一直忘不了那时的恋人,登报寻人,苦苦等待。他很执着很痴情。他这份痴情值得赞赏。但无论是如何的放不下还是和别人结了婚。这是一种矛盾。在自己被摧残的同时也深深的伤害了他的妻子。这也是一种矛盾。最后终于是见到了云之凡—那时的恋人,但是又能怎样。无可奈何,双方都很无奈。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虽然没有结成连理,但最终他的愿望还是实现了,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喜剧。心酸和如愿也是一种矛盾。整个剧就是一个矛盾剧。
(二)桃花源剧老陶虽然很喜欢他老婆春花,但是春花嫌弃他无法生育,和他感情不和。进而和袁老板勾勾搭搭。这是一种无奈。老陶接着被春花和袁老板逼着去上游打渔,即使知道可能会送命但还是去了,这是一种无奈。在桃花源里渡过了一段神仙般的时光之后,回来后发现时光已过去多年,春花和袁老板已结婚生子了,想要回到从前是不可能的了。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无奈。春花和袁老板婚后的日子却并不美满,但已无法回到从前即使心里还想着老陶,这是无奈。老陶最后想再返回桃花源,但是确已没了回去的路这是一种无奈。桃花源剧就是一个无奈剧。
(三)拼贴的效果赖声川说过:“我的作品中一直有‘拼贴’的概念,其实剧场本身就是拼贴的艺术。《暗恋桃花源》不同于传统戏剧中的倒叙、插叙和锁闭式的叙事特征,而是由《暗恋》和《桃花源》两个故事拼贴而成。一悲一喜,融汇成一部完整而又区别于传统戏剧样式的新的悲喜剧。
两台剧因都与剧场签约结果导致排练时间冲突,只好同时练。结果弄得悲剧不那么悲伤,喜剧更加搞笑。上面说暗恋剧是一个矛盾剧,桃花源剧是一个无奈剧,但是经过两剧一起排演,矛盾则更加体现出来了。最直接的是抢场地,双方都希望对方快点下场,给自己方留出时间从这个层面讲双方是敌人。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导演“袁老板”对暗恋剧导演有了一些同情。双方似乎也成为了友人。另外导演着重体现无奈应该是跟当时的背景有莫大的联系。根据导演赖声川表示:这出戏的灵感其实是出自于台湾舞台剧剧场的混乱环境,当年陈玉慧导演所导的《谢微笑》在艺术馆彩排,其实对剧场工作人员来说,那么该已是一种家常便饭的情况,《谢微笑》下午彩排,晚上首演,中间两小时却被安插了一场毕业典礼,剧场管理人根本不管他们还要装台、调灯、技术排练,只是一股脑儿的将各种活动安排插入,于是当天彩排都还没结束,小学生就已经坐在台下弓,另一方面钢琴、讲桌都等着要搬上台,造成混乱无序的情况。没想到这却引发了赖声川导演的灵感。于是《暗恋桃花源》 这部构思巧妙、安排缜密的好戏就此孕育而生。这两出戏在同一个剧场中争着排练,不时地相互干扰、打断了对方的演出,却无意巧妙的凑成了一出完美交错的舞台剧。这些似乎显示出了这样的信息:生活中的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人人都有烦恼,矛盾与无奈无处不在,但是无论什么都会变好的。但或许赖声川并没有蕴含这些思想在里面。他自己说因为他最想表达的,不是一种思想,而是多元的。他们只讲一个事实,请别人自己去感受。作为一个导演,他不需要表现他的思维多深刻。
两出戏挤在一个台上演,高潮处连台词都能相互接上。而这两出戏又相互映射,观众在剧场里,看戏中戏,不知不觉之间自己也成为这戏剧的一部分,舞台无限扩大开来。形式上看,有话剧、相声、小品甚至日本的谐剧的成分,全部能在一个舞台上展现开来。四、五样道具,六、七个演员,居然也成就那么一出复杂的戏剧,让人对导演的水准叹为观止!
(四)白袍女子1、出现方式——.穿场而过在诸多戏剧和电影中都有“疯子”或“傻子”这类角色的设计,《暗恋桃花源》中出现的“疯子”即”陌生女子“,她不仅叙事,还是该剧的主要线索,衔接着《暗恋》和《桃花源》这两出不相干的戏。在这两戏互相解构的同时,对整出戏进行再次的解构。“疯女子”这一角色的设计一方面升华了主题,另一方面是对幻觉主义或现实主义设计的再次间离。
2、出现的意义正当两个剧组互相争执场地时,也正是戏剧时空进行转场时,她正合适宜地出场,演绎了一个关于背叛和寻找的话题。剧中虽未出现“刘子骥”,但通过无名女子的不断追问,我们明显地意识到“刘子骥”背叛了她,她却一厢情愿地寻找。这样一来,《暗恋》中的时代大背景造成云之凡和江滨柳的人生遗憾,《桃花源》中的自我救赎未果,无名女子的不断寻找,三者共同构成了对人生的质问和怀疑。“成为舞台与人生的所有无奈的隐喻与象征”。因此,无名女子的这种“穿场而过”则具有画龙点睛的深意。
陌生女子共出现了七次,每次都是伴随着戏剧的转场出现。第三次出现在《暗恋》剧组由于导演的不满意无法继续排演下去的时候,她伤感的说道:“那一天在南阳街上……”富有诗意的描述满是凄凉,观众这时也才明白,这是一个被抛弃的、却又痴痴寻找爱人的“疯女子”。她的出现不仅独自构成了一个话剧主题,还使观众有充足的时间从《暗恋》的戏剧情境中过渡到《桃花源》中,有着串联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其他相关内容介绍(一)作者介绍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博士,现任台北艺术大学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赖声川29岁开始剧场创作,被誉为“台北剧场最闪亮的一颗星”。他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使濒于灭绝的台湾相声起死回生,《暗恋桃花源》成为经典舞台剧,二十多年来为喜爱戏剧的人们所称颂。赖声川至今编导舞台剧20多部(包括轰动亚洲的七个半小时史诗《如梦之梦》)、电影2部(包括享誉国际的《暗恋桃花源》)、电视作品300集(包括家喻户晓的《我们一家都是人》),另有剧场导演作品22部(包括莫扎特歌剧3部)等。出版书籍《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是国内第一本将创意规则化、步骤化的实用工具书。
(二)本剧获奖情况从2006年11月首演至今,《暗恋桃花源》3年内在国内演出达200场,创下了中国舞台剧票房纪录的“历史之最”。2007年,《暗恋桃花源》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十大经典剧目,赖声川也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当代名人堂。
东京国际影展青年导演银樱奖(1992)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1992)柏林国际影展卡里加里奖(1993)新加坡国际影展最佳影片(1993)新加坡国际影展最佳导演(1993)新加坡国际影展飞比西国际评审团奖(1993)四、结束语戏剧鉴赏这门课程把我领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领略到一种不一样文化传承的魅力。对于这部非常有创意的话剧,因自己的阅历,兴趣,年龄影响,我想我给出的感受可能比较肤浅的。但是我想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还是有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能给你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来丰富自己。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