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泥行业的工作打算

2020-05-16 财经 42阅读
(行业现状)正在走出低谷 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2002年总产量为7.05亿吨,连续17年居世界第一。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水泥工业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出现了一轮增长 高峰。但这一阶段水泥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企业数量激增,整个 水泥行业对产能的增长失控,水泥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之后,随着国家开始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水泥需求增长乏力。企业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水泥价格一 路走低,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自1996年开始,整个行业经历了连续四年的亏损。 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过程中,小型立窑水泥企业(即小水泥)在数量上的超常发 展,导致了目前我国水泥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小,整体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 档次不高。2002年我国水泥企业的平均规模仅为15万吨左右,这与发达国家60万吨 以上的平均规模相去甚远,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前,落后的立 窑水泥占水泥总量约75%,从产品等级来看,低标号3.25等级水泥占总量的60%,被国 家禁止生产使用的低于3.25等级的水泥产品仍占总量的20%。 经过近年淘汰落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水泥行业自2000年9月起实现整体扭亏 为盈。200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8%,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水泥工 业保持着适度的增长速度,水泥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5%,成为建材行业的盈利 大户。 但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2002年水泥生产企业的效益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002年上半年全体水泥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较上年同期增长17%,而主营业务利润却同 比下降3%,加之所得税优惠政策取消,上市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30%左右。 水泥产品价格近几年一直在低位徘徊,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继续下降的空间几 乎没有。从2000年起,水泥价格逐年小幅攀升,整个行业实现扭亏,整体运行质量得 到较大改善。一些大型水泥企业的规模优势已经逐步显现,企业规模与企业盈利能 力同步增长。但是,目前行业盈利的增长仍主要依靠产量的增长,水泥产品供大于求 的形势依然存在,受数量众多、效益较差的小型企业的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缺乏后 劲。 (热点透视)规模扩张+技术升级 目前我国水泥行业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范围涉及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 组织结构等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题是走规模效益之路、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主要手段是 在行业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重组。 近几年,有多家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资产重组,如安徽海螺收购海螺水泥公司 、铜陵水泥公司、宁波粉磨站;中国新材料集团兼并鲁南水泥厂、浩良河水泥厂; 吉林亚泰兼并双阳水泥厂;冀东水泥收购松江水泥厂;天山股份收购新疆屯河水泥 经营资产、鄯善水泥厂、巴州水泥厂;天水股份收购天津建材集团1000t/d水泥生 产线等。这些重组案例都围绕着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这一主题。水泥生产的规模化经 营对水泥生产企业至关重要,走规模效益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这一轮规模扩张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建设。新型干法单条生产 线的规模大,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非常适合大型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据报道,目前 全国有日产7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生产线188条,较2000年增长了86%,另有163条在建 。预计十五期间,全国在建的163条新型干法生产将全部投产,届时新型干法水泥熟 料的生产能力将达到2.4亿吨。 国家水泥协会表示,将继续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发展培育一批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继续推广海螺、天山、亚泰双阳等大企业集团 的经营模式。其中海螺水泥的发展模式在5年内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借鉴。 这一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在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大型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在水泥销 售地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以往水泥生产全过程(原料研磨制成生料→生料煅烧制 成熟料→熟料加适量混合材料研磨制成水泥),基本是在企业的同一生产基地内完成 的,最终输出的是水泥产品。新的模式是将最后一步从原来的生产模式中分离出来 ,即向位于销售地的水泥粉磨站输出熟料,在销售地根据市场情况制成水泥产品。这 一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规模扩张与产品输出、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有效地降低熟料 生产成本。 水泥熟料在粉磨制成水泥时,要添加10%-50%的辅助材料(如矿渣、火山岩等), 这些材料一般在销售地即可获得,相对于直接输出水泥,向销售地输出熟料可以节约 10%-50%辅助材料的运输费用。这一模式的另一重点是可以通过收购销售地中小水 泥企业,将其改造成大型水泥粉磨站,以获得当地的水泥市场份额,在自己的市场范 围内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消除市场竞争的风险。同时水泥粉磨站又符合水泥散装化 的发展趋势。 走规模效益道路、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已成为行业投资热点。新一轮的生产 线建设热是以新型干法生产线替代落后产能。目前一些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已显现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产业政策)结构调整是主调 强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改变水泥工业的现状,国家对水泥行业实行了一系列 强制性的淘汰措施,主要内容是上大汰小、等量淘汰,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淘汰技术 落后、产品质量低、规模小、污染严重的立窑小水泥,用新建、改建的新型干法水 泥生产能力取而代之,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运行效率。自1999年至今,共实际淘 汰立窑水泥产能近1亿吨,行业内低水平的恶性价格竞争得到有效遏制,行业运行质 量得到改善。 全行业实行水泥新标准从2001年4月1日起,我国水泥行业全面实行新的水泥国 家标准。新标准将我国水泥产品普遍提高了一个等级,原325标号水泥及部分低质4 25标号水泥按照新标准的规定,成为不合格产品,被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立窑水 泥的特点就是可以低成本地生产低等级水泥,325标号水泥全部是立窑生产的,立窑 水泥要达到新标准的要求,就必须在设备、管理和原材料选用上增加投入,这将会增 加其生产成本,使其难以再维持低质低价的竞争优势。新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淘汰 低质小水泥,通过规范水泥消费市场来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新型干法水泥成为本 次新标准执行的最大受益者。 加强行业内环保治理水泥工业是污染大户,我国水泥企业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大 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其中大部分是环保性能差的立窑产生的。对水泥生产污染的 治理不仅具有社会意义,而且还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对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粉尘进行回收,不仅可以降低污染排放量,还能为企业减少浪费,节约原材料。利 用水泥窑的高温可以对工业和生活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为水 泥生产找到了更为廉价的原料。当前,国家正加大对水泥企业环保达标的控制力度 ,将现有大中型水泥生产线的环保改造作为投资重点之一,并给予税收、资金、政策 上的优惠。加大环保控制力度后,立窑水泥生产就必须进行环保改造,这将使立窑水 泥的生产成本增加,进一步限制立窑小水泥的发展。 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在限制立窑小水泥发展的同时,国家还鼓励发展大型新型干 法生产线。大型新型干法生产线具有规模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环保性能好等 优点,由于其投资规模较大,资金壁垒较高,不会形成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局面; 而且目前我国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的比重仅为10%,以新型干法水泥替代立窑水泥,具 有相当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鼓励水泥散装化水泥散装化是水泥工业物流发展的潮流。水泥散装化有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集约化发展等优点。据统计每吨袋装水泥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平均损 失水泥20kg。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已经完成了水泥散装化的改革,水泥散装 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我国目前水泥散装率只有24.3%。我国实施限制袋装,鼓励 散装的产业政策,向袋装水泥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征收发展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用于鼓 励散装水泥的技术装备建设,并将这一政策延长到2005年末。计划到十五期末,全国 水泥散装率达到30%。水泥散装化更适合大型水泥企业集中生产和销售的经营模式 ,尤其是与水泥粉磨站建设相配合。近期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相继发出了在城市建 设中禁止使用袋装水泥,一律使用散装水泥的通知,这对促进水泥散装化发展十分有 利。 (问题研究)三大问题制约发展 销售的地域性限制规模效益的发挥企业扩大规模虽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 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受水泥产品销售地域性的影响,生产规模扩张后,销售市场也必 须进行相应的拓展,产能扩张的规模效益才能显现出来。因此,产品输出(或运输成 本)就成了水泥销售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企业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必须解决水泥生 产地域性限制的问题。大型水泥企业一般都必须依托一定的资源优势,巨大的石灰 石矿藏储备是大型水泥企业发展的基础,也就是说大型水泥企业一般都建在石灰石 (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材料)资源富集地区。但这些地区不一定是水泥需求旺盛地区, 所以大型水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都面临着产品输出的问题。长距离运输会增 加运输成本,会减弱在销售地的竞争力。所以企业规模扩大后,销售模式就需要进行 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大规模生产。海螺水泥的大型熟料生产基地+销售地粉磨站模式 ,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我国虽然制订了强制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的政策,并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落后小水泥企业多为地 方投资建设,强制关闭会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为当地带来投资无法收回、被关闭企业 人员就业等问题,所以落后水泥产能淘汰进展较为缓慢。 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原本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型企业不可能将未来的发 展完全寄托在强制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政策性上。市场化应是产业调整最有效的方 式,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中小水泥企业,将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既可获得当地的水泥 市场份额,又可在自己的市场范围内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对这种企业与产业双赢的 局面,只有不断强化规范市场竞争,才能得以实现。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成本有待降低前几年建设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在投产后,普遍 存在生产成本偏高的问题,这与当时我国水泥工业装备的发展水平低,生产线投资成 本过高有关。2000年前,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设备的国产化率还比较低,日产 4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国产化率更低,这使得新型干法生产线规模化生产的优势 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难以抵御小水泥的低质低价竞争。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水泥工业装备取得了长足进步。日产2000吨的新型 干法生产线已实现了国产化,日产4000吨以上生产线的技术和装备国产化也取得了 较大成果。海螺水泥一条日产8000吨、三条日产1万吨新型干法生产线已开始建设 。目前我国大型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熟料烧成技术、环保技术和装备已达到世界水平 ,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单位产能投资额较3年前下降了近一半。 (投资机会)大型企业大有作为 十五期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量的比重要提高到20%,水泥散装率要达到 30%;水泥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由目前的10万吨提高到25万吨,前10家水泥企业生产 集中度由5%提高到17%;同时积极发展大型、超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行业 内推行清洁生产。这预示着大型新型干法生产线和散装水泥将成为我国水泥工业的 发展趋势,使行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向有利于大型企业的方向发展。在未来诸多基 建项目中,这些企业面临机遇。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