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国民间有拜关羽,而不是其他的人

2020-05-20 综合 58阅读
第一,关羽的“忠”、“义”古今少有。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刘关张并没有桃园结义,这其实不重要,不管是不是结拜兄弟,关羽对刘备的“忠”我看是相当到位了,这段君臣或者说兄弟际遇堪称千古佳话,况且刘备的前半生颠沛流离,险象环生,跟着他并没有什么好处和利益,这就更显出这个“忠”的成色之高。
《三国志.关羽传》中说:“稠人广座,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是惜墨如金的,能对关羽费了这么多笔墨是很是少见,并且表现得极为到位,可见作者陈寿也是佩服关羽的为人的,至于罗贯中那更是佩服得过火了。
第二,关羽善待士卒,爱护百姓。
关羽给人的感觉是很“傲”,但那只是对所谓“士大夫”有傲气,他看不起那些整天以国士自居又不能救民于水火的“名流”,痛恨那些以阴谋权术博取利益的所谓“谋士”,这正是他能一心跟随刘备的原因,他敬重刘备是英雄,是实干家,他以能展露才华和拯救国家为最高目标,自然不把那些玩虚的放在眼里。但是有一点值得提一下,就是他对手下的士卒非常好,据《三国志》记载:“羽善待卒伍”,“请诸将饮食相对”,可见关羽是一个没有架子的将军,这样的人往往在士兵中有很高的威信,再加上它刮骨疗毒面不改色,进攻襄樊威震华夏的赫赫神威,这都是一个优秀军事家应有的气质,军中人气颇高。
还有关羽特别重“义”。明是非、知图报,曹操对他好,他就尽全力报答曹操,但并不背叛本主,自古忠义难两全,关于的忠和义就处理的相当成功,斩颜良诛文丑现在有人持怀疑态度,我认为是不是关于杀的不影响他的“义”,他是尽自己所能地立功报答曹操后毅然离去,功指定是立了,至于杀了谁没杀谁就不要深究了,一个“挂印封金”就足够说明问题了,知恩不报的太多了,恩将仇报的也不少,关羽做的已经够到位的了。
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一个统兵武官,在镇守荆州的时候能够爱护百姓,荆州治理得并不比文官差,在关羽在世时,与荆州民众结下深厚感情,百姓服其德行,仰慕其神威,珍视其情意,所以在关羽被害之后,荆州百姓曾自发地进行祭奠活动,这是最早的民间祭拜,发展到后来就成了香火鼎盛的局面。
第三,人们对关羽被害的自责心理和对叛徒的痛恨与不齿。
人们在关羽死后祭奠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原因,即人们的自责心理,关羽走麦城的重要原因是因为部下士兵的家属被吕蒙所扣,而使军队四散投降东吴,首先吕蒙的这种手段就不光彩,赢的让人看不起,再有那些投降的士兵和他们的家属多少会感到内疚,他们虽不曾亲手杀掉关羽,但关羽却是因他们而死,加之以往的感情,祭奠活动是免不了的,多少也是一种赎罪的表现。文学家也是下笔毫不留情,褒关贬吕的言辞跃然于纸上,舆论的威力是巨大的,吕蒙赢了战争,输了名声,连死法都那么惨,相比之下,好像还是关羽赢的多。
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们崇拜英雄痛恨叛徒的心理使然,关羽的死与临阵叛变的几位将领有重要干系,死在叛徒手里的人往往让人痛惜和同情,所以民间传说中的关于往往被加入很多主观的夸张,至于叛徒当然是口诛笔伐毫不留情了,这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三国演义》里有“玉泉山关公显圣”这一章节了吧,也充分表现出人们对关羽的愧疚和敬仰之情。
以上三个原因使关羽慢慢超出了一个普通武将的传统范畴,他所独具的各种气质和传奇经历使他成为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热门人物,祭奠和崇拜他的活动也慢慢地从荆楚一带传向全国,世代相传,不断地提升和美化,最终走上神坛。这是自发的,是广大人民的自主选择,没有任何的“炒作”嫌疑,关羽的“神”不是封的,是我们真心“捧”出来的。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