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平原北部,东邻福建,南接汕头,西连揭阳,北通梅州,濒临南海。
潮州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距今已有1666年。1991年12月潮州升格为地级市并扩大区域,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8.6万人,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10万人。
潮州升格扩大区域以来,市委、市政府从潮州的实际出发,确立了符合潮州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提出了“稳中求进,借力发展,扶持重点,重在效益”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以及“自信自强,坦诚务实,团结拼搏,敢为人先”的潮州时代精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建设进入历史以来最快发展时期,1996年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升格扩大区域五年翻两番。1998年经济稳健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0.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0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96亿元,加上上缴中央财政返回共约11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6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425元。
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食品、陶瓷、服装、电子为主体的四大工产值(营业额)、效益进入全国、全省同行 业支柱,涌现了一批上规模、高效益的“龙头”企业。金曼、三环、名瑞等企业的业先进行列。组建了金曼、三环等8家股份制企业,其中金曼、金马两家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199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65.5亿元。
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粮食连年喜获丰收,1996年起连续三年实现“吨粮市”目标。1998年农村总产值36.01亿元, 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23.5亿元。其中凤凰单丛茶、岭头白叶茶和铁铺白叶茶多次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夺魁,烤鳗出口量连年居世界同行业首位。在1997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共有11个产品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全市共有进出口经营权60多家,199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3.5亿美元;至1997年底,兴办“三资”企业1065家,合同利用外资13.71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先后投入6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经国务院批准的独立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潮州港,距香港192海里,距台湾高雄186海里, 现已开通至上海、广州、香港、韩国的集装箱货运航线,现在加紧建设5000吨级多用途货运码头,将继续兴建万吨级深水码头。市区距汕头机场30多公里。境内国道、省道、地方公路纵横交错,公路通边里程近2000公里,全市有31个镇已通二级公路,不断拓宽3条出口道路, 新建港口大道全线贯通;今年底动工拓宽潮汕公路,将改建成宽40米的汽车专用一级公路;安揭线也将动工改建。广梅汕铁路在潮州境内建设3个站场,已开通了客货运。供电系统与省联网,电力供应充裕。全市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8.3万门, 电话普及率达14.1%。全面完成自来水厂的扩建和配套,日供水量达20万吨。城市规划区已从原来62平方公里扩至17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新城区建设初具规模,潮州作为中等城市的构架已基本形成。
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旅游事业迅速发展。 现有名胜景点700多处,其中,我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湘子桥)和宋代许驸马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古刹开元寺、韩文公祠、葫芦山摩崖石刻、笔架山宋窑遗址等11处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加紧配套建设潮州美人城以及凤凰山农业旅游区等一批项目的建设,使潮州成为粤东地区的旅游胜地。
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科研开发机构多个,各类专业协会29个,专业技术人员3.5万人, 取得科技成果200多项。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市”、“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中小学环保教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佳”之一。全市有高等院校1所,各类中专7所。市广播电视中心已建成投用。
当前,全市人民正紧紧抓住党的十五大召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加快潮州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把我市各项工作推向新阶段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