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散文的形式活泼多样,表现手法不拘一格。但无论那种形式都离不开浓烈的抒情。作者必须饱蘸自己感情的汁液,写出激动、喜悦、思虑和悲愁之真情,正是 “ 有什么可乐的事情,不妨写出来,让天下小孩子一同笑笑;有什么可悲的事情,也不妨说出来,让天下小孩子陪着哭哭。 ” (冰心语)情真则文真,情低俗则文无高格。许多少年散文以其抒情意味浓烈而感动了小读者,使之情感上产生共鸣。比如陈丹燕的《中国少女》,以其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当代中国少女 “ 生命的美,青春伊始的美 ” 。她们挣脱枷锁,追求 “ 自由世界 ” , “ 不受禁止 ” 。作者最后写道: “ 我曾经是中国少女,她们现在正是中国少女,我感到一阵心酸,一阵欣慰。 ” 意重情真,打动人心,赢得了小读者感情上的认同。少年散文比较重视间接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寄情于娓娓的叙事中,在字里行间流露真情。比如任大霖的《芦鸡》,似乎只重记人叙事,不重情感的渲染。通篇犹如讲述故事,有人物,也有情节,却很少插入主观的抒写情怀。其实,情感就渗透在对于客观事物的叙述中。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 那时候,燕子在我们的檐下做了一个窠,飞进飞出地忙着。只有当燕子在檐下 “ 吉居吉居 ” 地叫着的时候,小芦鸡才比较地安静,它往往循着这叫声,侧着头,停住脚,仔细听着。燕子叫过一阵飞出去了,小芦鸡却还呆呆地停在那儿好一会。它是在回想那广阔河边的芦苇丛,回想在浅滩草窠中的妈妈吗? ”
这是在叙写小动物酷爱自由的天性,也浸透着作者对于人类社会某种追求的联想。以平实朴素的叙述吸引读者,感染读者,沟通读者和作者的情感。许多具体作品中的抒情,往往是兴叹兼之,情、景、物、事、议交错穿插的。这类作品,以鲁迅的《风筝》较为典型。它有 “ 景 ”—— 先写北方的风筝时节: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再写南方的风筝时节:
“ 早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温和。 ”
由这敏昌样的 “ 风筝环境 ” 中引出了 “ 风筝故事 ” 来。它有 “ 事 ”—— 他想起的一段往事:小时,他 “ 破获 ” 了小兄弟偷做蝴蝶风筝的 “ 秘密 ” ,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踏扁它的风轮。如今人到中年,他为自己当年的 “ 精神的虐杀 ” 这一幕而深为悔恨。但忏悔已失去了必要,他为此感到无可补偿的悲哀。在这样的物境中,糅合着、奔涌着不可扼制的 “ 情 ” :
“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
在情、景、物、事、议这样的结合中,景、物、事就成了情感产生的根据。否则,抒情就不见得扎实,不扎实的抒情也就不容易感动小读者。
(二)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 少年缺乏成年人的耐心,他们喜欢听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只有新鲜的故事,才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不至于厌倦。少年散文中常常有故事情节的片断描写,像西双版纳密林中斗蟒的故事、大兴安岭林区被熊瞎子包围的故事等,都能博得小读者的欢心。有些少年散文即使是姿拿宽很严肃的、很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也多采用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如黄秋云的传记体散文《高士其伯伯的故事》就是如此,具备了迹亮吸引小读者读下去的力量。他讲高士其的身体状态时,是这样开始的:
“ 高士其伯伯靠在一张藤椅上,微笑地望着你,但是他没有站起来,也没有跟你点头打招呼。原来高士其伯伯的身体很不好,他得病已经多年了。他现在自己不能走路,行动只能靠一辆特制给病人用的手推双轮车,让人家推着走。他不能像正常人似的讲话,只能从喉咙里发出唔唔哼哼的声音 …… 他的眼睛也不好,闭上了就张不开,要旁人给他按摩好一会才能看到东西,他的左耳也已经聋了。 ”
讲了这些之后,作者直接对小读者讲话了: “ 亲爱的读者啊,你试想想看,要是别人像高士其伯伯那样,早就痛苦得活不下去了。但是高士其伯伯一点也不悲观 …… 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持着他呢? ” 作者采用了少年们最喜欢的说故事的叙述方式,使作品寓教于乐。
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在任大霖的散文《多难的小鸭》中更有体现。这篇散文叙述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鸭被老鼠咬了,奶奶用万金油把它治好了,它又跟着别人跑,结果被一个老头踩了翅膀,后来它去玩水,又掉进了阴沟中 …… 。这只小鸭坎坷的经历读起来曲折有趣,看上去似乎没有太多的思想教育意义,但能激发孩子们纯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爱和热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易于少年接受的理趣
一部分少年散文注重在记人叙事、咏物抒情中以情感人,以趣动人,同时,一些作品也往往情理兼备,包含着少年所能理解和接受的理趣。另一部分少年散文则是寓理于情,在抒发感情的同时将人生道理倾吐出来。散文中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激越的情感,通过具体描写表现出来,达到情景、物我的和谐交融。这种境界和情调就是意境。散文就是美文。少年散文追求诗意美,就是追求像诗里表达的那样富有少年情趣的给小读者以美感的意境。那是一种艺术的境界。有人说: “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 ” 读者只要 “ 缓缓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 ” (朱自清《山野掇拾》)因此,优秀的少年散文要以其优美的诗意打动小读者,使之在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中,得到思想、艺术上的满足和享受,获得美感。
当然, “ 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 ” (杨朔《(东风第一枝)小跋》)许多少年散文作者都致力于充满少年情趣的意境的创造。如吴然的《珍珠雨》:
“ 下雨了!下雨了! ” 小鸟扇着潮湿的风,飞过河去,向朋友们报告下雨的喜讯。淡蓝色的、温暖的夏雨呵,紧跟着小鸟的飞翔,笼罩了河面和水塘,笼罩了田野,笼罩了我们的山村和村后的树林。
一片雨的歌唱。万物都在倾听 ……
“ 雨停了!雨停了! ”
小鸟扇着雨后的阳光,从一道彩虹里飞出来。
天多明净,遍地阳光。珍珠般雨点,一颗一颗挂在草叶上,挂在花瓣上,挂在柳条上,挂在一匹刚从雨里撒欢回来的小红马身上,挂在房檐口上 …… 哦,下了一场太阳雨,下了一场珍珠雨呵!
蜜蜂说,金盏花、牛眼菊、山玉兰们更香了。
小马驹、小牛犊和小山羊说,奶浆草、狗尾巴草、三叶草们更嫩了。
草莓说: “ 还有我,更甜了! ”
这篇短文用孩子梦幻式的眼光欣赏世界,用孩子水晶般的心灵感受生活:在那淡蓝色的雨景和雨后七彩世界所构成的旖旎画面中,活动着小鸟、小红马、蜜蜂、小马驹、小牛犊、小山羊、草莓等可爱的小生灵,他们都有一颗稚趣、纯真的童心。这一切使这篇短文洋溢着童话般的诗情画意,灵动鲜活地回旋着少年盎然的情趣,在平凡中有一种真切而脱俗的美丽。
(四)简洁、优美、活泼、朴实的语言风格
在语言上,少年散文崇尚在优美中见朴实,在活泼中透简约,在规范中求自然,语言表达对少年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示范作用。如桂文亚《感觉的盒子》中写一个穿着木屐、闭着眼睛走路、 “ 自己和自己玩游戏 ” 的小女孩的感觉:
“ 我仰着脸,闭着眼,让太阳暖烘烘地晒着。这时候,眼前是一片猩红,而这一大片红里,又出现了一个会跑路的小黑点,我闭着眼睛 “ 看 ” 着这个小黑点,小黑点开始逃走,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我觉得自己快要跌倒了,赶快睁开眼睛,哈!直直的一条路,被我走歪了。 ” 语言朴实简约又自然从容地充满着一种少年化的俏皮欢快。
二、少年散文的分类 少年散文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内容表达,可分为少年叙事散文、少年抒情散文、少年议论散文;按其表现格式,可分为随笔、小品、杂文、札记、素描等。少年散文也有种种表现体式:冰心的《陶奇的暑假日记》是日记体;赵树理的《给女儿的信》是书信体;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是传记体;冰心的《寄小读者》既是书信体,又是游记体;而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朋友》则是近于小说的故事体;冰心的《咱们的五个孩子》则是近于报告文学的特写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