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状况

2020-06-22 综合 617阅读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1)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企业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2)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国家“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规定: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一五”计划公布以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了。工人阶级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
(5)“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成就;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600个重要项目;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大跃进”到“文革”时期的工业建设
(1)大炼钢铁运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决定,当年的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为完成钢产量的任务,全国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2)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农业比例失调,重工业畸形发展;工业内部比例失调,钢铁工业生产挤占大量的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工具,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
(3)十年工业建设成就: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给;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农村用电量十年增长70倍;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
(4)“文革”时期,工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长江大桥、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等。
3.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这批项目的代表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