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路遥。他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之间的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人生爱情故事催人泪下,读后令人回肠荡气。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耸的井架,隆隆的机声,喧嚣的声浪,简直使人难以置信这些小小的山沟山湾,怎么能承载了如此大的负荷?
《平凡的世界》完成了前后相继的三部。其中第一部54章从1975年写到1978年初。路遥正视这段历史给黄土高原农民们留下的烙印。事实上,如果你细读第一部,你会发现处在国家转折时期的农民和农村,承受着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如果说十年的文革是给中国开出的一剂毒药,那么,其毒性在这三年中,在我们的农村中,才真正地爆发出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田福军去几个“死角”村了解情况时,队长家招待他的最好面食是焦黑的高粱面馍,而他在社员家中看到的是奄奄一息的老人和全身青黑的小孩。只因为他们已几天没吃饭了。如果说这种事发生在60年代初,你一定不会惊讶,但它确实发生在70年代的最后几年,通过《平凡的世界》我们才了解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路遥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平凡的世界》是成功的。
《平凡的世界》所涉及到的城市基本上还是农村人眼中的城市,缺乏城市个性的全面展现,所演绎的高官也只是农业政策的决策人,所以《平凡的世界》从主体上还是在剖析农村经济制度变革带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振荡。《平凡的世界》以大量的笔点儿着力描述一个个残缺人生、家庭、社会,其主基调是晦暗的,而在这晦暗中闪烁的一点光明就是兰香的完美求知进程。 纵观全书,作者用笔基本是坦平直叙的,没有什么华丽的字眼,但把蕴含着的丰富人类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的生活是极普通的生活,但是典型人物的经历太不平凡了,给人一种很强的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感觉。这是没有办法的,真正的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写出来可能就像记流水账了,生活这本无字书只能靠自己去体会,而不能靠铅字理解。作者也说:“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象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作者对底层的生活是极深的,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是很丰富的,所以这本书的文字才那么富有底蕴。
孙少平是一个近似于宗教信仰的精神至上的奋斗者,不甘于生存在落后农村中,而又无力改变农村的苦难现实,他选择了逃避,努力为改善自已的生存方式而抗争,他的奋斗历程是典型的中国落后农村青年悲剧式的发展。为什么说是悲剧式?中国落后农村青年的个人奋斗、个人努力的原动力是跳出农门,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是成为城市人,改善自我生存条件。而他倾尽青春精力所得到的是城市人所摒弃的、不屑一顾的生活方式。
《平凡的世界》以圣母般的纯洁、善良歌颂着田润叶,以女巫般的恶毒、阴险诅咒着跛女子侯玉英,反复论证着城乡差别造成的爱情悲剧,无论是圣母般的田润叶,还是巫婆般的侯玉英都有着美好的爱情情愫,都有着追求券爱情的权利,但世俗和制度使她们的梦破灭了,田润叶苦苦追求着孙少安,但城乡文化经济的悬殊注定田润叶的浪漫必然会被孙少安的现实所击碎,城市给农村青年提供的容身空间过于狭隘,甚至是排斥着农民进城。田润叶的抗争很无奈,她不是与一个人命运抗争,而是在与社会抗争,最终酿成家庭悲剧,使她不得不接受现实,屈服于社会。侯玉英是幸运的,不仅是她出生在城市里,她身有残疾,心理上有着阴影,但她对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热烈的、现实的,她鄙视过孙少平,是因为她自信于城市出身;她追求过孙少平,是因为她折服于孙少平的人格魅力,追求是她的权力,她行使了,她没有埋没个性;她放弃了孙少平,是因为她自知这种爱情的不对称性,她现实、她妥协,当她再次面对孙少平时表现出来的则是一种大度和从容,从这一点来说侯玉英是成熟的、明确的、幸运的。
人的命运一部分是人的性格造成的,一部分是自身素质造成的,一部分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命运发展并非不可知的。孙少平积极知识的追求、积极的人生追求和强烈的机遇意识决定了他不会同于双水村的普通农民,但他个性的偏颇、知识的偏狭、对社会认识的偏窄,造成了他前途发展的艰辛性。孙少平的优势是他的人格、学识和体格,他极致发挥的是他的体格优势,而人格和学识没有得到充分演示,如果没有田晓霞的赏识,他只能埋没在乱石堆中或煤井深处。因此,孙少平没有充分认识自我,把握自我,而是在盲目地追求城市生存,他活得很悲哀。《平凡的世界》不仅塑造了农村青年追求城市生存的悲剧,还塑造了农村青年追求城市式爱情的悲剧,金波的爱情盲目性致使失望和失常;金秀的农村封闭意识使她对爱情的认知始终没有超脱“原西血缘”,金秀的爱情选择,注定是苦涩的,孙少平对她的回避,再次证明他的爱情懦弱性,金秀对孙少平来说,无疑是田晓霞灵魂的再现,然而,孙少平对这种田晓霞式的爱情总是逃避着、憧憬着、满足着、痛苦着。金秀和兰香是农村青年中优秀的代表,求学也是农村青年成材的成功之路,但相对于金秀,兰香的思想是开放的,是奔放的,她研究的是天体,她把爱情构筑在对学术的追求上,达到爱情与学业的和谐。
爱情是贯穿本书的主题,在这里没有那些山盟海誓,没有那些海枯石烂,有的只是生活化了的爱情,现实化了的爱情。作者写道:“爱情,应该真正建立在现实生活坚实的基础上,否则,它就是在活生生的生活之树上盛开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作者也是那么发展情节的。而且我又总感觉,就是作者太不相信有结果的浪漫爱情。
孙少安与田润叶青梅竹马却没能走到一起,郝红梅与顾养民因为一段很具有时代特征的插曲而没有结局,武惠良与杜丽丽都已经结婚那么久却又痛苦地分开,金波则连那个草原上的姑娘叫什么都不知道,而孙少平和田晓霞看似美好的爱情结局却被作者生硬的以生死相隔作为结束,似乎唯一例外的就是少平的妹妹兰香和仲平的爱情在作者预言的未来中成为了夫妻。安排得多么巧妙啊,地位的差别,生活的压力,一时的失足,甚至命运的多舛都可以让鸳鸯变成牛郎织女,作者的平凡的世界不嫌残酷太多了吗?
在平凡的世界中,不管是什么样的爱情都是既平凡又不平凡,每个生命都很不一样,都有它自己体验爱情的方式,命运的捉弄也许是另一种平淡吧。精彩的爱情撑起了平凡世界的一片绚丽天空。
亲情是作者着重写的第二个方面。
血浓于水,亲情维系起来的关系在农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经历什么风浪,亲情都是经得起考验的,父母儿女情、兄弟姐妹情……作者高度赞扬了这些感情,并且写出了这种亲情是人最值得信赖的依托。比较典型的是孙少安夫妇与孙少安父母之间的亲情。秀莲是一个好妻子,她非常爱她的丈夫,可是她又是典型的农村小女人,一心只顾着自己的小家,而较少关心自己的公公婆婆。孙少安这时的地位则非常尴尬,一方面是深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另一方面又是养育自己的父母,两方面他都不能放手。孙玉厚夫妇这时候则显示出了天下做父母的伟大来,只要子女们过得好,他们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父母对子女从来不会计较得失。于是他们分家了,但只是单方向的分家,孙少安的孩子经常要爷爷奶奶来照顾,分家并不彻底,孙玉厚仍然为儿女们奉献着,少安夫妇当然也不时地关心两位老人。故事的高潮出现在少安的砖窑破产之后,父母的没有任何理性得支持对少安夫妇最终渡过难关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共患难的亲情也再次唤醒了那埋藏在中国朴实农民中的善良,当少安的砖厂越来越好之后,这一家人的亲情关系再也没有任何事情可以破坏了。
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少平与金秀的爱情,润叶与福堂的亲情,晓霞与福军的亲情,李向前与李登之的亲情,少平与金波的友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润叶与晓霞的友情——这些情感的一一展述,却不给人以错综复杂的感觉,路遥把它们写出来,交于读者们自己评判。少平在煤矿与师母一家的亲情在经历了在师傅去世以及晓霞牺牲后,也变得无比自然温馨,又是可圈可点之处。在很多场景中,作者写得特别感人。
此外,平凡世界中的亲情在哪里都有很好的体现,虽然有的亲情是在波折之后被认识到,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亲情是人们美好生活的源泉。如果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还有些自私的话,那么亲情则是毫无保留的宽容与奉献。
《平凡的世界》弥漫着苦难意识。小说告诉我们:苦难,作为人对现实非自觉承受,并不单指物质生存境况的艰窘与酸辛,更意味着人在困苦的境遇中对人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意味着现实生活对于人正当、合理愿望的嘲弄与对激情的压抑;小说告诉我们:苦难的遭遇能磨砺坚强的意志,人只有经过苦难的炼狱,方能读懂人生,走向成熟;小说告诉我们:苦难导致人生的缺陷与失衡,进而产生追求超越与平衡的反差与张力;小说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对自身苦难的严峻正视、深刻思考、透彻理解、不懈抗争。
作者写的友情主要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平来展开的。儿时的小伙伴亲密无间,长大后都各自为着自己的生活去奋斗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形式的友谊,但其中的灵魂——理解、关怀与尊重,则是永恒不变的。他们都很面对现实,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他们心底为在远方的朋友祝福的时候,自己也体验着一段独特的生命。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淡淡,也许作者在写友情的时候才真正的是按着平凡的世界的标准来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