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 =0.001km =10dm =100cm =1000mm =1000000微米 =1000000000nm
扩展资料:
“米”(meter),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可用来衡量长、宽、高。
“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
1983年起,米的长度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光谱定义
19世纪末,科学家在实验中找到了自然镉(Cd)的红色谱线,具有非常好的清晰度和复现性,在15摄氏度的干燥空气中,其波长等于y=6438.4696×10-10米。1927年国际协议,决定用这条谱线作为光谱学的长度标准,并确定1米=1553164.13y Cd,人们第一次找到了可用来定义米的非实物标准。
科学家继续研究,后来又发现氪(86Kr)的橙色谱线比镉红线还要优越。1960年,在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上,决定用氪(86Kr)橙线代替镉红线,并决定把米的定义改为:“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这一自然基准,性能稳定,没有变形问题,容易复现,而且具有很高的复现精度,相对误差不超过4×10-9,相当于在1千米长度测量中不差4微米。
定义
1米,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