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功过

2020-06-20 综合 99阅读
历史证实了毛泽东和共产党人的自信和诺言。在毛泽东逝世前的28年间,我们从1949年的全国社会总产值557亿元,人均国民收入66元,钢产量15.8万吨,原煤产量3200万吨,粮食产量11318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社会总产值5433亿元,人均国民收入为261元……,独立自主的工业结构和国民经济体系完全形成,另外人造卫星连续升空,原子弹、氢弹成功(这两弹一星标志我国科技巨大的进步),特别是社会精神高昂,党群关系良好,人们互助互爱蔚成风气,等等,都是前无古人的。这些伟大成就,就连敌视中国革命的人们,也每每为之慨叹。不可否定,这里存在一些失误、挫折和失败,但公正的人们只要正视1949年前中国的状况,理解在陌生道路上摸索前进的必然迷茫,就必然能理解某些失误的不可避免性,以及这种失误确也是对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的必须铺垫性。

西方哲学史家罗素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历史上有两类英雄,一类是战争凯旋、取得胜利的英雄,另一类是在摸索的道路中清障除阻,以自己的汗水、血迹,或悲或伤地给后人洒示险关曲道、前进路标的英雄.

并且,罗素认为,前一类英雄的成功,完全离不开后一类英雄的寻道问路。罗素话的意思极富哲理性。毛泽东是集两类英雄命运于一身的双重英雄。作为胜利英雄,他踏着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志士仁人、先进分子,直至一些伟大共产党人奋斗的道路,取得光耀千秋的胜利,建国后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作为另一类英雄,他无畏无悔,执著探索,不怕风云变幻,一改历史上很多中国名人和成功者的负名而怯、功成身退、明哲保身、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在他一生中,从来都是万难不屈,一往无前,即到了垂暮之年,仍是斗志不息,壮心不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种奋斗精神,在完全知晓创新性探索极可能失误,因而也极可能成为国人的“怨府”,或“被打得粉碎”的情况下,仍不改其衷。中国自古以来,有几人能如此 !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