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三圣与东方三圣
1.西方三圣
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与他的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又称作“阿弥陀三尊”。据佛典《无量寿经》讲,从前有一个国王,听佛说法后发愿修行,出家当了沙门,起名法藏,并发了四十八个愿,分为以下三类:
(1)摄法身愿。法藏比丘发誓如果自己成佛,一定要庄严佛身,要寿命无量、光明无量等等。
(2)摄净土愿。法藏比丘发誓如果自己能成佛,一定要建立美妙乐土,此地万物光丽严净。
(3)摄众生愿。法藏比丘发誓如果自己成佛,则众生只要一念自已的名号,愿意投生到自己的国土,都要接引他们。法藏比丘还表示这四十八条愿只要有一条不实现,他就不成佛。
后来,法藏比丘发的四十八个愿都成了现实,他终于成了佛,即阿弥陀佛。他成了寿命无量、光明无边、威力无边的佛;建立起光明美妙的净土;众生只要听闻持念他的名号而起信发誓的,都被他接引到极乐世界这片净土来。因此,佛教中后来形成了专念“阿弥陀佛”而往生净土的“净土宗”。
中国佛教的净土宗主要信奉阿弥陀佛。净土宗为东晋慧远(334一416年)所创。元兴元年(402年),慧远和弦城刘遗民、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等123人在庐山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结社建斋,立誓念佛。净土宗经过东魏罢弯、隋唐问道绰的发展,影响极大,至宋代以后,禅宗、天台、华严、律学等宗,几乎无不兼习净土,成为中国佛教流布最广的一派,
阿弥陀佛最常见的造像是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在供奉“横三世佛”的殿中,阿弥陀佛居左侧。中为释佛,右为药师佛。在.“三圣殿”中供奉的阿弥陀佛则居中,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
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又称“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四大菩萨”之一。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的信仰非常普遍,甚至比佛祖还盛行,形象也非常多。
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大势至”是梵文Mahastamaprapta的音译,音译为“摩诃那钵”,简称“势至”、“大势”。《观无量寿经》解释为“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三涂“为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趋“),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其形象通常是手持莲花茎,宝冠上有一个宝瓶。
现存最早的“西方三圣”造像保存在甘肃炳灵寺石窟第一六九窟,为西秦时塑造,一坐佛二立菩萨,像旁题有“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2、东方三圣
东方三圣 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和他的左胁侍日光遍照菩萨、右胁侍月光遍照菩萨合称“东方三圣”,又称“药师三尊”。
佛教所说的“净土”是相对于世俗众生所居的“秽土”、“秽国”而言,净土为佛所居住的地方。因佛有无数,故净土亦无数。如《法华经》讲灵山净土,《华产经》讲莲花藏世界,《大乘密产经》讲密严净土,《无量寿经》讲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还有如阿阀佛的东方妙喜世界等。此外,还指内心觉悟,所居之地即为净土,如《维摩经·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药师佛所居的这片净土,称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是这片净土的教主。《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说,药师佛还是菩萨时发过十二大愿以解救众生;药师成佛后,众生只要敬念药师名号,就可以解脱生、老、病、死等苦难,可以免除九种”横死“。药师佛除大雄宝殿供奉外,常专为他单设一”药师殿“(俗称”药正殿“)。药师佛的典型造像为左手持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但常常只是取其姿态,而不塑出钵与药丸。
药师佛的左胁侍为日光遍照菩萨,在密宗中称为“威德金刚”。造像为菩萨形,左手持宝幢,右手持月轮。
药师佛的右胁传为月光遍照菩萨,其塑像也为菩萨像,左手持青莲花,上面有个半月形。
与药师佛同住在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日、月光遍照二菩萨,象征着从东方升起的太阳月亮,喻示着光明普照、众生得以解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