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东汉时期。以下是元宵节的由来:
1. 汉武帝时代,春蜡(正月十五)在民间早已成为祈求丰收、庆贺团圆的日子,汉武帝为了借此机会安抚天下百姓,推行淳化政策,使得春蜡更加盛大。
2. 元宵节与饮宴有关。在南北朝时期,元宵节早已赋予丰富的寓意和庆祝方法,不仅是吃汤圆,还伴随着燃放烟火、赏花灯、舞龙舞狮等活动。
3. 首先,正月十五日是个“”先天节日,代表着每年的第一个月圆,故称“元宵节”。
4. 传说闹元宵的习俗源于汉朝时期。汉武帝听说夜间不少百姓都于正月十五日的晚上放起灯笼玩耍。于是,他特意派遣侍臣下乡勘察。结果,得知这是百姓为纪念群龙开春而起的灯节。汉武帝后来下诏定二月十五日为正式节庆,祈求国泰民安、万象更新,命官方也参与其中。
5. 另外,由于“元宵”一词中有“元”的意味,故亦成为一种祈求阖家平安和万事如意的祭祀。
6. 元宵节还有一段比较传奇的因缘故事:据说汉武帝的大将军霍去病战胜匈奴后,深夜怀念故乡的美食汤圆,于是令官厨在正月十五夜晚煮汤圆,自己带着众将士吃了一个通宵。
总之,元宵节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早在古代就已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庆祝方式,现今已成为人们欢聚一堂、开怀畅饮、品尝美食、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共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