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节气?
节气是古代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之一,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周期和地球自转产生的恒定规律性现象来划分的。
2. 冬至和小寒分别指什么?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于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出现,它标志着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天气趋于寒冷。
小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于每年的1月5日或6日出现,它标志着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侧的最南点,是入冬后的第一个寒潮期,天气非常寒冷。
3. 入伏从小寒算起的原因是什么?
入伏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种,通常于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出现。由于入伏是标志着夏季进入炎热季节的节气之一,所以根据传统规定,它应该是从夏至开始算起的。然而,由于冬至和小寒之间的这段时间比其他季节之间的时间长,冬至划分后的至小寒之间的这段时间(约20天)被称为“小阳春”,在气候上和春天比较接近。因此,入伏从小寒算起也是一种常见的习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