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020-05-05 情感 257阅读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一些特点分析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诗人正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因被贬,是个闲职。与朋友游大林寺,作了这首纪游七绝。 可与诗人《游大林寺序》参读。 试析 起承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平起不入韵式),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下平地桃花落尽,春已归去,山中却是桃花刚刚盛开的景象。这两句对比鲜明,景和情两条线平行对比。表面写景纪事,实则写情,寓情于景,情随景迁。在春归后,诗人的心情怅然如失,在此却与桃花不期而遇,该是何等的惊喜?且看三四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好你个春啊,我倒处找不到你,你却躲到这里来了。 手法上,以具象代抽象(桃花代春),春又似人化。 首句尽字暗含恨意,因何而恨?实则因爱而恨。恨谁呢?恨春。第四句,不知二字,含有错怪的意思。我以前常常怨恨找不到你(春),原来你(春)并没有弃我而去,只是有点玩皮,躲到深山里来了。看来,是我错怪你(春)了。   古人作诗,多有寄意。如果硬要在这首诗里寻出一些来的话,也可以这样理解:可把春比做朝庭的恩惠。 诗人当时被贬,仕途受挫,心情可想而知。有恨自然不为怪了,发点牢骚也属正常,但见桃花而喜,可见其积极乐观的性格,或许寄意朝庭并未抛弃他,只是要经过一番积极的争取才能重新得到朝庭的重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