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空一物.何处惹尘该什么意思?

2021-11-08 文化 268阅读

出自于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原句以及注释如下: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即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就是无所住也。

此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

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

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一)《坛经》敦煌古本所记的六祖呈心偈,有两首:

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又偈曰: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二)11世纪西夏文译《坛经》残本还保存这两首的原样。罗福成译文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法常清净,如何有尘埃? (“佛法”?)

《六祖偈》直幅,元代一山一宁禅师笔,在日本

心是菩提树,身即如明镜。明镜本清净,如何惹尘埃?

这是来源於敦煌古本的,也是两首,本质上是一样的。

(三)日本京都堀川兴圣寺本《坛经》,它的底本根源於惠昕本《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这个版本的呈心偈是一首,胡适认为,是惠昕本将敦煌本的两首删并为一首的。

(四)日本加贺大乘寺本《坛经》出来的道元写本: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五)以宗宝本为代表的流通本《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惠能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