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紫禁城里吃饭是御膳房做了分给皇上、太后、皇后、各位妃嫔吃还是由各个宫里的太监自己做?

2022-04-13 综合 94阅读

各吃各的。

紫禁城膳房分为“御膳房”和“膳房”。

1、专门为皇帝服务的“膳房”叫御茶膳房,俗称“御膳房”。御膳房共有两处:一处在“前朝”的“景运门”外,俗称“外御膳房”,一处在“内廷”的“养心殿”侧边,俗称“内御膳房”。

2、专门为后妃们服务的“膳房”分布在“内廷”许多个宫院里,分为八个等级。

扩展资料:

御茶膳房下属各机构的地址为:

膳房:紫禁城内的膳房众多。景运门外的膳房,称“外膳房”,又称“御茶膳房”。另一座膳房是专为皇帝服务的膳房,位于养心殿正南,称“养心殿御膳房”,又称“大内御膳房”,为一独立院落,院内有一座东西走向的排房,其南侧为南库。

此外,在圆明园、颐和园等等御园内,也设有膳房,称“园庭膳房”;在热河、泺河、张三营等行宫设膳房,称“行在御膳房”。紫禁城内还设有膳房库,其位置在熙和门西南,《国朝宫史·卷十一·宫殿一·外朝》载,熙和门“西南隅旧为国史馆,今为膳房库。”

皇帝每天的膳食先由御茶膳房官员开列出膳单,经内务府主管大臣审阅、备案后,才能烹饪制作。皇帝平时用膳的地点不固定,大多在寝宫的东、西间或办事场所。

用膳的规矩:

用膳时,东西两边不得走人,上菜的人全部走中间南门,东西两边是给皇帝留用的,因为皇帝要坐东朝西用膳。膳房太监负责摆好膳桌,铺上桌单,开膳时间一到,侍卫便通知御膳房将膳食送上,这叫“传膳”。

然后,太监们便手捧红色漆盒排着队进来,将各种菜肴、饭点、汤羹等迅速端上餐桌,按照规定位置摆放好,无关人员一一退下,只留下侍膳太监。

这时,皇帝在太监簇拥下步入膳桌入座,准备用膳,四名太监垂手立于皇帝身后,一名年长的侍膳太监则站在一旁,负责给皇帝布菜。膳桌一般用三张桌子南北向拼成,中间一张桌子供皇帝进膳用,主要摆放几只时令鲜菜和水果等。

在膳桌旁边还另设一几案,以备皇帝赏赐,皇帝觉得哪道菜特别可口,说声“赏”,这道菜便会被放到几案上,待会儿放入配有开水加温的食盒内,送到被赏赐的官员府中或妃嫔宫中。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回忆道:

“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之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在一声传膳令下,迅速被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之前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

我每餐实际上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为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有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总有二十来样,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御膳房做的都远远地摆在一边,不过做个样子而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御膳房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