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

2020-06-23 文化 76阅读

打开心灵的视野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常常我们欣赏这样宽广高远的眼界,羡慕之余,又常常感慨审视自己眼界之低。于是,纷纷拓宽眼界的我们渴望一览无遗,凌于万顷之上。殊不知,打开心灵的视野,打开心境之界,才能穷万里之目。   眼界与境界存在紧密的辨证关系。人们常以为眼界决定境界——这的确不假,可我更趋同于提升境界,打开属于心灵的一片视野,以推动眼界的拓宽。   
这种境界推动眼界的关系原来早已在名人身上得到了彰显。   
大师季羡林,曾经“三辞”名位:一辞“国学大师”,二辞“学界泰斗”,三辞“国宝”。大师安然地放下名位沉重的包袱,脱下令众人羡慕的金袍,架鹤西去,留下芳名传千古。从大师淡泊名声,看淡一切的境界中我们体会到了广阔如江河山岳般的眼界。   
与季大师相似的还有霍英东——受人民爱戴的红色资本家。在资本家眼里,霍先生的举动是愚蠢的:投资国家建设既无回报又无利益,不值。可霍先生却打开了自己心灵的视野,他心系祖国,身怀人民,毅然在众人的质疑下开拓了一片新境界。人民不会忘记他,霍先生的爱国热情,为他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块境界的丰碑。   
名人志士的壮举令我们感动,他们高尚的境界更为我们敬佩。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却因自己眼界的狭窄、目光的短浅而与自然产生了矛盾,落于尴尬的境地。   
在开垦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家为了追求眼下既得的利益而不注重环境保护,无限制开发矿藏资源,又不经过处理即随意排放废气、废水,我们的生存环境正遭受自然的报复:大气污染、水质下降……一切危害皆因人类眼界低下,自然也把恶劣的境界还给了人类。   
面对人类犯下的错误,还应由人类自己解决。思路决定出路,怎样改善环境还需我们深刻的思考。我在想:如果每个企业家都有季大师的淡泊,霍先生的仁慈,大家都打开心灵的视野,那么一个美丽的大自然一定会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吧?   
打开心灵的视野,珍惜环境,在提升了自己眼界的同时,更造福了我们的后代。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