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出现时间: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盛行时间:
1、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2、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谨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3、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4、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5、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金文
出现时间:商周青铜器时代。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盛行时间: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大篆
出现时间:大篆出现于六千多年前。三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春秋时代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盛行时间:大篆普遍采用于西周晚期 。
小篆
出现时间: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盛行时间:小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隶书
出现时间: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
盛行时间:从秦到清代。魏晋以后的书法,草书、行书、楷书迅速形成和发展,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但变化不多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到了清代,在碑学复兴浪潮中隶书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郑燮、金农等著名书法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楷书
出现时间: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楷书的萌芽期——秦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清。
盛行时间:楷书流行于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
草书
出现时间:草书形成于汉代。草书的起源,无法确指始于何时。
盛行时间: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
行书
出现时间: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
盛行时间:晋朝王羲之的出现,使之盛行起来。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如:“明→日月”、“易→日勿→日月”,“旦→日一”(下边的“一”表示“地”,与“☰”卦三阳爻象“天、人、地”相通),“显→日业”(“业”,表示地上有茂密的树木,“日”已上树梢,太明“显”了)。
这些字还可以组成更多的字。如:“盟→明皿”、“踢→⻊易”、“湿→氵显”、“但→亻旦”……。
造字和易理在这里完全相通,即所谓的“取象生理”的模糊思维和“阴阳互动”的二分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