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成功之路
2003年,“非典”肆虐,香港市
场氧吧空调一度脱销,各大医院、
写字楼以及普通居民纷纷向商场
要求购买海尔的杀菌产品。香港
各大商场纷纷给海尔集团发来加
急订单,要求紧急增加海尔空气
清新机和海尔氧吧空调的供货
量。接到订单后,海尔连夜组织,
加大氧吧空调和空气清新机的生
产,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满
足香港市场的需求。
据海尔研发专家介绍,由于流
行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近距离
空气和飞沫传播,通风是避免进一
步传播的主要途径。但在一些房间
和特殊场合,通风仍不可能避免疾
病传播,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对空气
进行杀菌解毒处理,才能从根本上
杜绝传染性疾病的二次传播。
海尔集团与日本三菱重工合
作生产的杀菌解毒机已经在日本
市场行销多年,目前已经在日本
主要医_院的病房、手术室、居民家
庭、食品厂、制药广、宾馆等使用,
每年都通过海尔位于青岛的生产
基地批量向日本出口。
在“非典”猖撅的2003年4、
5月份,海尔杀菌解毒机成为白
衣战士的助手,患者的好友。海尔
除尽量满足各方的求购外,还将
400套解毒机捐赠全国137家
“非典”收治医院。人们在安装了
海尔杀菌解毒机,呼吸着洁净空
气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一个响亮
的名字—张瑞敏。
张瑞敏—亚洲50位风云人物之一
张瑞敏,1949年1月5日生
于山东省莱州市。中国科技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
共产党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
表,在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
委员。历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青
岛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海尔集团总裁,2000年5月任海
尔集团首席执行官,成为中国家
电企业第一位CEO。
张瑞敏是“文革”期间的“老三
届”高中毕业生,毕业后顶替父亲
当工人,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
长、家电公司副经理。1984年接手
青岛电冰箱厂,在琴岛利勃海尔、
琴岛海尔、海尔集团掌门至今已
20年,营造了一个家电生产王国。
张瑞敏善于审时度势,改革
创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怀
抱平常之心,从容静处,以自然之
致,直面人生,直面市场,表现出
“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人格魅
力。张瑞敏做事不图攫取眼前功
利,不达目标绝不罢休,因此,海
尔集团才实现了每年平均增长
80%的高速平稳发展。现在全世
界有13个工厂、1乡个设计中心、
56个贸易中心、3.8万个营销网
点,销往160多个国家、地区。
2002年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
消费类家电在国际上排名第5
位,其中冰箱排名第一位。全球营
业额规模距世界500强人围线越
来越近。2003年4月下旬,中国
第17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行
榜出炉,海尔稳居榜首。
在国内,张瑞敏多次荣获全
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中
国经营管理大师等称号。200于年
2月14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举
办的“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
评选中,张瑞敏成为获此殊荣的
惟一人物。在国际上,张瑞敏也多
次获得赞誉:1997年6月,美国
优质服务科学协会授予张瑞敏
“五星钻石个人终身荣誉奖”;荣
获((亚洲周刊》颁发的“1997年年
度企业家成就奖”
1998年3月25日,张瑞敏
成为中国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
企业家。1999年12月7日,英国
《金融时报》公布了“全球30位最
具声望的企业家排名”,海尔集团
总裁张瑞敏位居第26位,这是目
前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最
有影响力的美誉。后来美国《商业
周刊》又将张瑞敏评为“亚洲50
位风云人物,’o-
海尔—世界名牌之路
1984年,海尔的前身—青
岛日用电器厂已到了山穷水尽的
地步。这一年,先后换了三任厂
长,企业仍每况愈下,直到亏损
147万元,资不抵债。到年底,上
级主管部门派35岁的张瑞敏担
任厂长。那时,当领导的主要任务
就是到附近乡镇企业去借钱给工
人发工资。
张瑞敏到厂后,经过大量市
场调查分析,决定退出洗衣机市
场而转产电冰箱。张瑞敏摆脱困
境的办法是,与德国利勃海尔公
司签订引进电冰箱制造技术和设
备的合同,合作生产四星级高档
电冰箱,这在中国乃至亚洲都属
于第一家。他们引进外国先进技
术和装备,自己生产和销售;他们
采用西方管理模式,确保质量稳
定。新产品一问世就名声鹊起,很
快占领市场,海尔冰箱成为家庭
争购对象,海尔进人原始积累阶
段。
1988年之后,市场出现需求
疲软。一些只抓产品数量不在乎
产品质量的企业,开始面临困境。
海尔由于创业伊始就狠抓产品质
量,因而卓尔不群。1988年海尔
冰箱获得第一块国家级质量金
牌,1990年通过美国UL认证。接
着海尔又把战略重点转向建立名
牌的市场信誉上。1991年12月
30日,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冰
柜总厂、青岛空调电器厂共同组
建青岛海尔集团,张瑞敏出任集
团公司总经理兼青岛电冰箱总厂
厂长。这7年时间,海尔成功迈过
了资本原始积累这一沟坎,稳定
了海尔的质量,锻炼了核心队伍,
为此后的多元化发展和全球扩张
打下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外国名
牌纷纷进人中国市场,来势之凶
猛,似乎一夜之间,街头变幻“大
王旗”。面对严峻的竞争压力,张
瑞敏在国内率先提出“引狼人室,
与狼共舞”。他认只有自身强壮
了,才能与“列强”周旋。
1991年到1998年是海尔多
元化发展阶段,张瑞敏带领海尔
人实施资本扩张战略。他们抓住
了国家宏观经济扩张的历史机
遇,物业和产业同步增长,在白色
家电圈内作多元化尝试。1993年
建立了一个目前中国家电行业最
大的工业园—海尔科技工业园。它占地700多亩,整个投资
16亿元没有一分钱的贷款,主要
通过三个渠道来解决:一是海尔
上市募集到7亿元资金,二是自
我积累,三是吸引一部分外资。现
在海尔科技工业园二期工程已完
工。
从1993年至1998年,海尔
先后兼并了18家企业,集团资产
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发展到
666亿元,使企业成为中国家电
行业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模最大、
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日量最大
的大型企业集团。1998年海尔实
现工业销售收人162亿元,利税
10亿元,出口产品到87个国家
和地区,出口创汇7655万美元,
拥有员工2万余人。
在发达国家市场,要取得一
席之地须付出艰辛努力。素有“家
电王国”之称的日本,代表了当今
世界家电生产的最高水平,一个
产品能进人日本市场也就等于站
在了世界市场的最前沿。前几年,
日本想大批量进口洗衣机,国际
上许多著名洗衣机生产厂家闻风
而动。可精明、苛刻的日本人认准
的是产品的质量。他们做了一项
有趣的性能试验:采用美国军用
工业标准,不贴商标,对来自各国
不同品牌的洗衣机进行性能检
测。在中国,洗衣机无故障运行
到5000次已属不易,而这次测试
须达到7918次才可放行。国内
洗衣机的一根水管只需500次实
验,而日本的检测室需在℃以下
连续测试6300次方可通过。最
后测试结果显示,各项性能指标
均列第一的是来自中国的海尔洗
衣机。
海尔洗衣机技压群芳,终于
敲开了日本的国门,成为首家也
是出口日本最多的企业。
在欧盟国家中,有“冰箱鼻
祖”之称的德国是最难进人的。海
尔就专攻德国认证,一攻就是一
年半,终于通过。
凭着过硬的质量,海尔家用
电器已大批量出口日、德、法、意、
美、韩等发达国家,并逐步进入了
发展中国家。
张瑞敏与海尔得到国际舆论
的不断喝彩。1999年海尔实现国
内外营业额268亿元,出口创汇
1.38亿美元,在海外的经销网点
增至3.6万个,海外建厂达5个,
在建有8个;在海外设立了10个
信息部和6个设计分部。2000年
海尔再创佳绩,实现全球营业额
406亿元,同比增长51.5%,净增
138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
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原国家经贸
委将海尔列为全国六个技术创新
试点企业之一,希望海尔冲向世
界500强。1995年,海尔是世界
500强最后一名的1/19,1996年
是1/16,1997年是l/12,1998年
是l/4,1999年是l/3,2000年是
1/2,距离在接近。2000年5月19
日,海尔因出色的经营业绩被美
国科尔尼管理公司、《财富》杂志
等评为“全球最佳营运公司”,海
尔是亚太地区企业惟一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