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诗词这种文学样式,不属于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第一(生理)、第二(安全)乃至第三(情感归属)层次的需求范围。换言之,诗词不是作为动物属性的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不是油盐酱醋茶。诗词这种精神产品,满足的是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说,假如我们人类不满足于饮食男女之类的低层次需求,而要在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上有所追求,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增强自己的信心、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诗词就是有价值的。
古代诗词的价值,主要来自如下三个方面:
一、古代诗词是华夏民族漫长岁月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记录
诗歌的具体产生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有文学史家认为,最早记载完整诗歌作品的文献是《周易》,其中的卦爻辞,有一些就是诗歌。例如《井》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何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但我认为,甲骨文中的“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375)已经是很好的诗歌了。有些诗歌虽然记载的文献没有那么古老,但是,它们描写的生活却显然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例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卷九)又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礼记·经解》)就是说,诗歌是非常古老的文学样式。根据毛亨《诗大序》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以推测:诗歌产生的时间,跟人类语言、音乐、舞蹈产生的时间差不多。原本,诗歌也叫歌诗,跟音乐、舞蹈就是三位一体的。
简言之,诗歌的产生,跟文明史一样悠久,至少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时间。论社会形态,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时代。
长盛不衰的中国诗歌,自然而然地,因为忠实记录了漫长历史各个阶段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内心情感世界,而具有无比丰富的内容。
当然,诗歌反映社会、人生,随着艺术手法的不同而在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例如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更多的是反映社会问题,现实问题;而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则更多关心自己的内心感受,想象世界。两者相加,人类外在、内在世界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通读中国古代诗歌作品,即使只是作品选,都能感受到我国诗歌所反映、表现内容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简直就是一部形象生动的中国通史。
二、古代诗词凝聚了华夏民族无数先贤的灵感、智慧和情感。
早期的诗歌创作,大概是自发的。虽然汉代以前,也有不少优秀知识分子(例如屈原、宋玉)创作了不少佳作,但是人们并不认为,写诗可以扬名立万。自从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对诗歌创作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东汉末叶的曹操父子清醒地认识到,诗文写作可以超越阶层,超越财富,使人流芳百世,永垂不朽——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观点:“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自此以后,做诗人、留下几句好诗,成了所有读书人的伟大梦想。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贵贱贤愚,但凡念过几天书的,昼夜吟咏,呕心沥血,企图在诗词创作上有所建树。诗词创作,俨然成为华夏民族读书人人生头一等的大事业。
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少时数百万、多时数亿人口的国度,都是这种情况。涓滴汇流,可以成江河,成海洋。两千年,无数人,前赴后继,多少灵感、智慧、情感在汇聚,在发光,在升华……这是何等壮观的局面,这是何等伟大的工程!以唐朝为例,保存至今的唐诗近50000万首,作者2200多位,上自尊贵帝王,下至穷寒书生。其中优秀诗人上百位,广为人知的有数十位。世界上有几大奇迹、奇观的说法,古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等等,比起我国的诗词这项文化工程来,都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
这样一项人间壮观、伟大的文化工程,我们能在其中流连忘返,这是一件多么幸福、幸运的事情!
三、古代诗词是极富表现力的文学样式。
古代汉语有两个特点:词汇以单音节为主,语法没有形态变化。这使得中文写作具有世界上其他语言难以比拟的优势:组字词成诗句,既能整饬划一,又能变化无穷。举个极端例子,相传前秦时期秦州(今甘肃天水)刺史窦滔之妻苏惠,为了挽回爱情,做了一首回文诗,织在锦缎上寄给丈夫,故被称为“璇玑图”。璇玑图总计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三、四、五、六、七言皆可成诗。八百多字,居然可以读出近八千首诗歌!试问:哪一种外国语言,能有这样的组字成句、成诗的能力?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著有《语言论》一书,他见到一位旅美华人写的一首不入流的古体诗,看到每句长度整齐如刀切,而能诗意美好,便惊叹不已。
自从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启发了文人对汉语声调的认识。于是,平(平声)仄(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被加以充分的利用,格律,四声八病,讲究多多。古体诗词在句尾押韵(《诗经》押韵并不限于句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格律的讲究。这使得我国古代诗词在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同时,还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无比自由,独具美感的语言,再加上汉语一直存在着多种方言,其表现力之丰富、准确、细腻、深刻,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