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白岩松的人物评论,约800字

2020-06-24 文化 79阅读
一说起白岩松,可能首先停留在很多人脑海里的印象是他眉峰紧蹙,不苟言笑正在做新闻节目时的神态。客观,冷静,理性,严肃似乎已成了这位新闻节目主持人一贯的风格。曾经有人比喻,只要白岩松的眉毛皱一皱,国家必定又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这是戏谈,当然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新闻节目主持人被大家的熟识程度以及他对我们新闻事业影响力的深远。
对白岩松的了解,确切的说是从<<新闻1+>>开始的。虽然在此之前,他早已声名远扬,但无奈那时还小,对新闻,媒体真正的关注和思考是在07年以后。《新闻1+1》便是我对这位杰出的评论员深入了解的第一站。
对时事的针砭,对世事的洞察,话锋的犀利,思想的深邃,告别简单的播报与表演形式,以自己的方式,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口吻,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样的反问,为《新闻1+1》这样一个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选题为新闻话题的栏目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道路。从1993年的《东方时空》开始,白岩松先后参加与《焦点访谈》的策划与制作,到2001年的《新闻会客厅》主持人,2003年的《中国周刊》也就是后来的《新闻周刊》再到《岩松看台湾,日本》和现在的《新闻1+1》,一路走来,他经历了人生职业生涯的近二十年,也经历了中国经济,媒体高速发展的近二十年。这二十年是属于他的,也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而这些正如他的两本书《痛并快乐着》和《幸福了吗》所呈现的。一本书一个阶段的缩影,既写出了他的人生成长感悟,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闻人在这条路上行走的认真与艰难。
白岩松的《幸福了吗》我有幸拜读过,且一直珍藏着。翻开书的扉页,仓央嘉措的诗最先印入眼帘。“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山山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然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三两行简单清秀的文字却拥有着无比尖刻的力量,直射人心魄,意味深长。他将这首诗作为自己书的卷首语,想必也是从心底的静谧生成疑问,追寻与解析过程的思考。而在追寻其中,作为一个新闻人,他感受着我们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他只身行走着。如柴静博客所言“这是一条最遥远的路,以他的资历声望,本可以选择更容易的方向,但他没有后退也没有拐弯,只是往前走。”白岩松的十二字警言,给了我们重新思考认识的空间——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
这是他做新闻的态度,他在书里写他的节目“《新闻1+1》,多简单的名字,1+1=2,谁都知道,但环境稍有改变,仅仅是有利可图,就会在一瞬间,让相当多的人脸不红,心不跳的脱口而出1+1=3”所以他说的捍卫常识,其实是需要千金之力来担任的。我是钦佩白岩松的。他的魅力不仅在于作为新闻评论员时睿智,机敏客观独到见解所展现出优秀的新闻素养的一面,更在于他对名和利的淡然与对社会更多层次声音的关注与尊重。
当被新浪主持人问到,是否有写微博的习惯,或者在网上经常发布状态时。他说,如果名人的话语权太多,而草根本来就不多的话语权被掩盖得不到该有的关注和重视,那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价值就没有了。的确,当今社会,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对新闻舆论产生向导。但如果互联网更多的为名人服务,生活在底层的广大草根们连唯一的可以表达心声畅所欲言的平台都逐渐丧失了的话,很难想象我们的社会还会有更好更健康的发展。这是白岩松对普通民众话语权的维护,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我想,白岩松带给我的启示是很大的。他的观念深深的影响着我们这些以传媒为理想的青年人。保持危机感,拥有独立的人格。虽然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尽己所能的努力去做一些事。要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再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主持人。最后,以白岩松在《新闻1+1》后被采访时说过的一段话作为我的结束语。
"希望新的世纪是一扇大门,把浮躁和肤浅关在门外,让我们每个人的心都静下来,更客观的观察这个世界,观察人心,在平静中让我们彼此温暖。”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