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这个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有没有人解释一下?

2020-10-11 时事 98阅读

我国事业单位的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其他工资四类组成。

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以岗位权利、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劳动技能、重要性、安全系数等评价要素作为发放依据。岗位工资对岗不对人,工资多少以岗位为转移,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事业单位的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管理岗、工勤岗。

薪级工资: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分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人社部、财政部在2018年初联合印发《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通知》,从2017年1月1日起(这里指的是执行从此时间点开始补发),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一至六类区标准,六类区每月最高4160元!符合条件的地区全国共984个。目前,一些省已经开始执行!

其他:

工资里不仅有进项,还有扣款项。扣款中,一部分是工会会费,扣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险二金”,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职业年金。

扩展资料

“去年,国务院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政策,今年6月底前,各地工资调整一定要落实到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确定落实时间表。

这意味着,在今年6月底前,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将得到调整。根据人社部此前透露,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为300元左右。

据了解,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是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时确立的。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在1月23日举行的2014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透露,这次调整基本工资标准,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增加的基本工资大部分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的改革成本。考虑这些因素,实际增资幅度并不大。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300元左右。

李忠指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基本工资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因各地工资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对工资收入水平较高地区的部分人员,这次增加的工资可能不足以完全弥补个人缴费,当期收入还会有所下降。

在专家看来,合理的工资结构应该是基本工资占主体、其他工资项目为补充。随着本轮工资制度的调整,“基本工资低、津贴补贴高”的不合理工资结构将得到优化,而这也有助于平息公众对公务员福利待遇高的争议。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6月底前将调整到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