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民币单位有的地方叫元有的叫块?

2020-08-27 文化 133阅读
人民币的法定名称是“元”,俗名是“块”。俗名起源于20世纪人们对民国时期铸造的银元的称呼。银元是19世纪清末乾隆时期开始铸造流通的。银元出现以前,货币银是以重量单位“两”计算的,银元刚出现的时候,由于银元材质成色、重量不符标准,无法用“块”计算,银元与银两同时流通,银元也用“两”计算。民国时期,货币铸造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银元的材质成色、重量都能符合统一的标准。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银元成为单一的主币。银元有轻重之分,主币为“元”,辅币为“分”、“厘”、“钱”,都是重量单位。银元的计算单位也由原来的“两”改为“枚”,但是银元的形状是块状的,人们习惯叫“块”,后来默认“一块银元”就是“一块”。1935年实行纸币政策,不准行使银元,并用“法币”收兑银元,银元作为主币的时代已宣告终结,但是人们依然习惯把“一元纸币”称为“一块”,并延续至今。
标准,起初银元没有面值,用重量计算价值,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银两”,以“块”为计算单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