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
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责任,才能形成社会责任认同,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的主阵地、主渠道。
应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大学生联系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联系自己身边的深刻变化,深入体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兴趣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现抽象概念具体化、理论阐述形象化;结合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和身心特点,解决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找准人生定位。
扩展资料:
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所表现出来的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是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认同的外在表现。榜样示范是引导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法,可以推动大学生从被动履行社会责任转为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同时控制、矫正、终止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选择榜样时,应立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努力做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特别是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权威性,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较高的综合素质;二是吸引力,即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贡献和感人事迹;三是贴近性,即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自觉学习和仿效。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时,不仅应充分发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等“外部榜样”的示范作用,而且应注重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和学生骨干等大学生“身边榜样”,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示范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