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不可一世的王牌将军成了阶下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李承晚当局在大田建立陪都,杜鲁门急令麦克阿瑟调24师驰援。踌躇满志的迪安不相信朝鲜人民军能跟自己过招,只带该师第一营(史密斯特遣队)接防大田,放出大话“我很想尝尝平壤冷面”。
熟料17天后,24师便遭遇合围,折损大半,驰援失利。他自己与部队失去联系,只身在山沟里东躲西藏、艰难生存36天,被人民军俘虏,成了朝鲜战场上最高军衔的美军战俘。
迪安被俘后,一度沉陷于大限将至的恐惧,后来又抱幻想,认为强大的“联合国军”很快就会征服朝鲜,解救自己。
但他没有想到,“联合国军”在中朝军队的联合打击下,始终徘徊在三八线附近。迪安获救希望渺茫,加之他在战俘营里受到特殊照顾,也就随遇而安,听天由命了。
1953年夏天,朝鲜停战协议生效,双方开始遣返战俘。中朝遣返委员会在开城设宴为威廉·迪安送行。迪安酒后吐真言,说出了本文开头所引的那段话。
也许,放下武器,身份变成战俘之后,其思索判断才更趋客观。
中国这个国家了不得,碰不得
当年中美两个对立国家直接搡撞的那场局部战争,是“气多铁少”和“铁多气少”的较量。
最先入朝的志愿军某部未及换发冬装就跃进到朝鲜北部高寒山区,在一次阻击部署中整整一个建制连都被冻死在阵地上,但每个战士都保持着战斗姿态,百多支老式步枪瞄向他们受命封锁的山下公路。
见到此情此境的美军,极为震撼,有人行了军礼。
正是这种经得起大忧患、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浩然之气,迫使对手不得不低下傲慢的头颅。
迪安所谓“这个国家了不得,碰不得”,既暗含着痛定思痛的无奈,也透露着敬畏历史的情愫。
如今,朝鲜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去,威廉·迪安留下的醒世之言也被一些人给抛之脑后。
前辈的荣光不应成为我们陶醉满足的资本,而更应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标杆、不懈的动力。
唯此才能无愧先烈、无愧历史。